公投結果似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四戰皆墨,意料之外;同意過半縣市與傳統藍營版圖幾乎一致,則在意料之中。從選後檢討看來,持續探底中的藍營,似乎仍然比較在意沒有投票給藍營的選民,抑或是怨嘆選民欠缺智慧遠見。筆者以為如此的「賽後檢討」正是今日綠營站穩執政腳步,而藍營聲勢低迷的最大關鍵。
民進黨的40年堅持 藍營應學習這份篳路藍縷
回顧解嚴迄今,民進黨對於國家前途乃至社會政策的主張,幾乎一模一樣,堅持到底。固然藍營支持者多視民進黨為「會選舉」、「髮夾彎」,然檢視其重要主張,縱然沒有完全做到,但也可謂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廣設高中大學、教改、新史觀的教材、鄉土語言教學、廢核、調降退休軍公教所得、同性結婚,更屢屢表明台灣與大陸是兩個國家,惟台灣的名字是中華民國,對照其原始的制憲正名理念,實僅一步之遙,甚者,且不問動機,世界列強是讚聲者眾。
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堅此百忍走過近40年,達成如此成就筆者佩服不已,且絕無諷刺之意。回顧近40年來民進黨由在野走向穩定執政,一路顛簸,高低跌宕,不曾遠離其初衷。舉近者2018公投大選為例,大敗,民進黨仍堅持其理念,絕無要貼近反對他們的民意或批評選民智慧見識類的選後檢討。筆者以為藍營政治人物暨支持者,如不向民進黨及其死忠支持者學習,斷無重返執政一日。
首先,藍營應透過黨內辯論確定路線,確定了便一致對外,如討論不夠便倉促成軍誓師,這樣是沒有理由要藍營政治人物一致對外的。以核能發電為例,民進黨內並沒有那樣多的不同意見,可謂是確定了便一致對外,不管黨的聲勢高低如何變化,數十年不變。
再者,如果本次公投同意的意見是黨內共識或為基本路線,請停止「傾聽民意」。同意過半縣市與傳統藍營支持縣市幾乎一致,此時「傾聽民意」,置熱心支持者於何地?黨的立場因一時之勝敗浮動至此,絕非上策。如誠心檢討後發現「四個同意」路線非長久之計,亦應向支持者道歉,並說明日後方向。
誠然,在這個民意俯拾即是的時代,藍營政治人物要對抗隱約浮現的「順著當下風向+人設討喜+少犯錯」勝利方程式,何其困難。因為臺灣選民確實有其難測的一面……回想馬總統當選連任,民眾當可預測其對兩岸交流的立場,詎料太陽花運動的支持度極高,其中必也有相當數目的支持者倒戈;再看2020蔡總統的超高得票,民眾當可預測其對大陸商所代理BNT疫苗的立場,不料今年許多傳統綠營的支持者也倒戈支持購買BNT疫苗。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占台灣選民比例最多的中間選民立場靈活多變,出於種種原因會反對自己剛選出來政黨的基本路線。」
在這樣的現實下,政治人物似乎只要抓到「最多的人支持,最少的人討厭」那樣的政策甜蜜點,就能穩登大位。不過,這或只是一種誤解。筆者以為,選民還是期待一種英雄氣慨,那種氣慨是來自理念的堅持、不屈服於逆境、不屈服於強者、對弱勢與少數的關懷。觀察藍營2018以來2位聲勢最旺者,至少是容易讓人民有如此的想像與期待。若以政黨論,民進黨近年似乎較容易讓選民有這樣想像與期待。最後,還是期待藍營找出異於民進黨且可長可久、福國利民的路線。千萬不要再想著要貼近民意,不敢逆風而行,試想,如果民進黨及支持者從開始就想著貼近民意,肯定是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了。
*作者為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