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預測,21世紀20年代的首要問題應該就是「世界經濟如何應對通膨」;世界需要為2023年或2024年的經濟持續衰退做好準備;各國內需市場動能方面,隨著企業脫碳化投資的成本轉嫁出去,以至在2036年底前,氣候變化將使全球消費支出平均每年減少2兆美元。
英國智庫的預測顯示:在2022年世界經濟量體規模會會首度跨越100兆美元,但也預警說,全世界內需市場將出現「總合大緊縮」的一致化新挑戰大課題。
全球經濟「類滯脹約束」造成2022年復甦障礙
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將受「類滯脹」(quasi-stagflation)約束而不易快速復甦。
「滯脹」(stagflation)是停滯(stagnation)和通膨(inflation)的並存共構經濟現象,描述經濟衰退和價格上漲同時出現的經濟態勢,恰似1970年代美國經濟典型;對一國經濟乃至全世界為範疇的宏觀經濟政策言,是一種極不理想的經濟形態,不但會嚴重束縛了各國政府政策的應對空間,也對民生經濟發展情勢相當不利。因為在滯脹經濟態勢下,任何國家政府既要解決物價膨脹問題,就得同時要付出經濟停滯成長的代價;相對的,要解決經濟停滯問題,就得要付出物價上漲代價。因此,全世界經濟「類滯脹」格局的演化樣態與走向,勢必會成為取決各國政府主政當局如何有效掌控2022年宏觀經濟與政策措施的治國主軸。
新冠疫災變異拖延了「解封開放」與「供應鏈復健」機遇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持續近兩年,給人類社會造成了深重創傷。2021年Delta毒株及隨後而至的Omicron新變異,對全球經濟社會再度造成嚴重衝擊:截至2021年底,全球確診人數超過3億,死亡人數超過6百萬;而更重要的是,主要國家政府當局之吝於及早解除鎖國鎖市的「封鎖」政策與「移動禁制」措施,截斷了人流貨流交易流的「市場開放自由度」,也就是造成「供應鏈復健」機遇喪失,以至於民生物價迭迭飆高的關鍵因素之首要。
疫苗與特效藥的積極進展或可進一步促使美國工業及民生經濟供需缺口收斂,服務業的常態化修復,商品需求外溢相應收斂,使美國的供給約束有望內生修復,至2022年中可能可以獲致改善,目前美國國內仍然受困難解通貨膨脹飆高問題,至2022年年中或許有可能趨於和緩。但仍需警惕Omicron變異毒株衝擊,以至於「工資-物價螺旋式推升通貨膨脹持續飆升」的尾部風險。鮑威爾終於承認了美國通貨膨脹的長期化和強度增強可能性,且也認為目前通膨已滿足加息條件,因此美國聯儲會很可能在2022年年中之前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