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本人而言,正是2004年首次于韓國接受該協會邀請赴台,在觀摩中得以接觸到臺灣原住民語言文化。從情不自禁地佩戴上原住民各種頭飾留影,到近年來,有幸與台大、台東大等臺灣文學大家們於德國特里爾大學(Trier Universität)濟濟一堂、共同演講著述,以及各種場合不由自主地為臺灣命運仗義執言,這正屬龐建國先生等二十年來灑下的粒粒種子。它們飄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鬥轉星移,長成了無比珍惜、瞭解與同情臺灣命運的真摯同伴。
今斯人驟逝,音容猶在,深感世事荒謬滄桑。于悲痛錯愕之餘,勉力拼湊近二十年之馬賽克式記憶碎片,惟願從中一窺倉皇奔湧的時代洪流,一諳真率個體遭受信念衝擊之痛苦與渺茫。
龐建國教授告別式:訂於1月25日下午2時假第一殯儀館景行廳公祭。
理想主義者的玉碎
龐建國先生留下的遺言為「不公不義的臺灣,我生不如死!」。考察其遺言與工作室佈告,似乎這首先與近日越演越烈的島內紛爭及國民黨藍營接連的選舉失敗有關。
首先,國民黨藍營在年前的四項公投中失利。藍營在這四項公投的主張,主要涉及禁止含有瘦肉精(Ractopamine)的美國萊豬進口、重啟核電站等民生路線。而僅在其墜亡前兩天,在臺北及台中市(1月9日)舉行的兩場立委罷免及補選結果中,藍營不敵民進黨強勁的戰術攻略,再次因策略性失利而告敗,以致同時在台中失去基本盤、並在臺北中正區以微弱票差徒留遺憾。
接二連三的挫敗,造成藍營揮之不去的士氣低迷,甚至被觀測為年底地方選舉中或許進一步失利的風向標。而此時此際,國民黨內部因不久前的黨主席交接等緣由,新任主席朱立倫並未對選舉失敗於第一時間勇攬責任。這一切,似乎令人一時難以看到百年老黨重振雄風的果敢,似乎也極大地加深了真摯的三民主義者對時局的失望與無奈。
而國際風雲方面,自去年10月以來,雖然北京當局對「武統」輿論有意降溫,但隨著疫情的不斷加深,西安天津等城市相繼失陷,引發自武漢抗疫之後新一輪官僚主義的批評高潮。在這片混亂之中,美中之間以臺灣為棋子的爭奪輿論,近期似乎也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1月9日,美國鷹派代表之一、海軍官校東亞和軍事史教授余茂春於臺灣《自由時報》撰文指出,「臺灣只是中共侵略全球的開端」;而 美國之音1月10日報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於學術期刊《規範》(Parameters)刊登文章(《破巢:嚇阻中國入侵臺灣》),建議臺灣不惜採取「焦土戰略」,摧毀蔣經國總統親手為臺灣打造的台積電生產設備 (佔有全球市場重要價值的臺灣半導體行業),以此為籌碼施壓北京放棄「入侵」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