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不公不義的臺灣」—─政治紛爭的時代悲音

2022-01-21 07:00

? 人氣

龐建國教授留下「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遺訓,告別世間。(顏麟宇攝)

龐建國教授留下「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遺訓,告別世間。(顏麟宇攝)

臺灣知名學者、曾長期擔任政治職務的龐建國教授1月11日清晨於臺北家中墜亡。其生前在社交媒體發表遺言:「不公不義的臺灣,我生不如死!」。此事不僅引發政界廣泛震驚,也引起世界範圍內關注與同情臺灣命運的華人學界深切悲鳴。與龐教授曾有數面之緣的德國漢學家呂恒君(Hangkun Strian)亦深有感觸,並由此引發對於臺灣未來政治發展的深思。

相對於其秉直正毅的從政風度、身傳言教的學術志業,外界鮮為人知的是:九十年代初,龐建國深感於海峽兩岸民間智識的交流貧乏,也出於對大陸知識同胞的同情,熱心參與臺灣學界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中國青年團結會」,並在當時特殊的政治氛圍下數度出任顧問及擔保人。其以勇氣、熱血與社會責任擔當,為良性構建兩岸關係做出深植于人心的默默奉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初期兩岸遠未達成「三通」的時局之下,每一次邀請出身大陸的海外學者,即是一次冒險與龐雜的事務:不僅因經費短缺有時需自掏腰包,抑或因某些不可控的「意外」,而使組織者們付出巨大的個人犧牲與發展前程。然而,無論時局如何,也無論是其後來出任立委、連戰及宋楚瑜競選總部發言人、馬英九政府海基會等要職,抑或回返大學切實執教,三十多年來,其每年每屆均以謙和誠摯之姿態親身參與陪伴討論。此種精神,也衣缽傳承於其門下學者弟子,譬如遭遇車禍仍堅持籌辦團結會活動、並在風雨中出任數屆會長的青年政治文化學者林奕辰等。

尤其可貴的是:龐建國先生雖本身屬於藍營政治家及學者,其精心指導的團結會活動卻豐富客觀與多元。其中既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及眾多小黨如親民黨、綠黨、時代線上的黨部座談會,也包含參觀陸委會、海基會、立法院、外交部等公立機關與廣泛的學界座談。除此之外,紀念臺灣民主歷程的二二八公園、鄭南榕紀念館、景美人權紀念中心等,以及基層的原住民文化、台南農家探訪、夜市文化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考察項目。正是在其最誠摯的心血之中,眾多海外學者深度體會到臺灣社會的實際生活,感受到它的美麗生機與活力,並對臺灣的民主轉型充滿同情與敬佩。

直至2020年4月因臺灣當局修法而導致該協會因歷史因素解散,幾乎在每屆海峽兩岸學者研討會上,出身中國大陸的各國學者,均對龐建國先生溫文爾雅的風度與真摯友愛的交談留下深刻印象。這些赴台訪問及觀選人士之中,不乏在法、美、新、澳等西方學界或國家智庫頗具影響力的知名專家,也有初出茅廬,以好奇眼光打量世界的年輕學人。正如近日大陸、歐盟及美國社交媒體眾多學者的沉痛追憶:龐君對大陸出身的學者,猶如家人一樣親切友善;這在近年呼嘯而來的政治嚴苛氛圍下,猶如一股清新的甘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