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業受到嚴重打擊,批判性媒體如《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眾新聞》等都在過去這半年多相繼被迫停運。德國之聲專訪多位前線新聞教育工作者,談談現況對他們帶來的衝擊。
香港傳媒業受重擊,多名記者因此失業或轉職。站在新聞傳播教育最前線的教授或老師,也面臨到教學內容與實務愈趨分離的挑戰。德國之聲接觸了10位現職新聞科系老師,但他們都婉拒受訪,理由包括「眾多難以言明原因」或「不願多談」。趙少延(化名)和戴俊宏(化名)成為少數願意說明看法的前線老師。
曾在香港媒體任職近20年、現在在香港某大學傳媒學院兼課的講師趙少延感嘆,現今的新聞教育與他當學生時,有極大的不同。他表示,學校未要求老師禁止教哪些內容,「但很多老師心裡有紅線,知道哪些可以講,但不敢講得那麼明白」。
趙少延還透露,因疫情期間很多課程都是線上教學,有些老師會擔心上課內容會被學生錄影,因此很多議題都不敢說。不過,相較於其他老師,趙少延算是幸運,因為教授的科目為「攝影與新聞」,在教學上比較重視攝影技術,較少會談及敏感議題。
他指出,唯一會牽涉到敏感議題的是學生作業(影像故事,Photo Essay),他向德國之聲表示,雖然不會禁止學生不能做哪些作業或自我審查,但會特別給予「提醒」,並舉例:「像是會有人想探討選舉公平與否的題目,如查冊投票名單或虛報地址,就必須要小心可能會觸法」。
而這些可能觸法的「提醒」,在過去香港新聞教育中並不存在,趙少延回憶,90年代新聞行業最發達的時候,很多可以做,調查報導或記者可以直接問問題等等,根本不需要這些「提醒」。
曾在香港任教的英國倫敦大學新聞專業高級講師Yuen Chan也認為,新聞教育正在改變。她指出,傳統的新聞價值,像是準確、公正、核實和新聞道德等課程不會改變,但新聞教育的確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這樣的壓力迫使香港變得更像中國大陸。
她通過郵件向德國之聲表示,香港的記者要監督政府變得更難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堅持新聞工作的原則,同時也一直處於不了解紅線在哪的狀態」。
新聞報導底線在哪?
重視理論與實作結合的新聞教育也面臨「紅線在哪」的挑戰。在香港另一間大學教授「新聞編輯與管理」的副教授戴俊宏指出,有些老師較為謹慎或擔憂,可能在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的調整,像「以前在報導上使用的實例,可能會觸犯國安法的底線,現在就要用其他的例子來說明」。
他舉例:「一些新聞用語,可能就要修改,像是以前稱『台灣總統蔡英文』,現在這種說法可能違反《國安法》被認為有分裂國家的風險,因此改說『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另外,和趙少延講師遇到的狀況相同,也會擔心在學生實務作業上的採訪對象是否違反《國安法》,有些老師甚至會勸學生改個題目或是更換採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