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智慧教育領域的「酷課雲」,黃珊珊解釋,最早推動動機僅是想把台北良好的教學內容錄下來,希望偏鄉孩子可以看,結果錄一錄遇上疫情,只有台北是「停課不停學」,花了16億錄了課程和設置軟硬體,學校黑板也改成85吋觸控螢幕,還有「一生一平板」等政策,酷課雲一開始因為連線者眾,有連不上去的問題,後來也很快解決了,在先前3、4個月三級警戒中發揮很大作用。
黃珊珊:酷課雲未來或可往全人教育,或社區大學發展
黃珊珊表示,酷課雲一開始只想到給台北市用,但疫情之故全台各縣市、甚至台商小學也希望連結,疫情期間台北市更是「一節酷課雲、一節線上課」的安排,學生在家裡還是1整天8堂課,連體育課也要上,目前僅推行到小學到高中,未來或可以往全人教育,或社區大學的概念發展。
至於利用大數據時是否可能洩漏個資?黃珊珊解釋,運用的內容全經「去識別化」,只會看到某區域疫情較嚴重,或哪裡是市民上下計程車最多之處,可規劃加設計程車招呼站;敬老卡統計出熱門的共餐點、或社區居民喜歡的休閒活動,可以提供更適切的服務,或是統計出交通易塞車點。
黃珊珊解釋,這些open data未來也可以提供給企業或學者研究,但市府設有「資料治理委員會」,資料要怎麼用要先通過審查,一大半由外部委員組成,資料運用與揭露範圍,都須該委員會審核同意才會使用;另外像北市府日前啟用的「大數據中心」也不會有個資,只是利用去識別化的數據,分析出各種趨勢,提供市民更好的市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