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許劍虹觀點:「一二八事變」90周年─中日都不想提起的一場戰役

2022-02-06 07:20

? 人氣

普遍被認為是「一二八事變」抗日主力的第19路軍。(許劍虹提供)

普遍被認為是「一二八事變」抗日主力的第19路軍。(許劍虹提供)

今年是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90周年,不過這個日子在海峽兩岸得到的關注顯然比不上去年的「九一八事變」90周年,甚至於「飛虎隊」成軍80周年。為什麼有這樣的反差呢?首先中華民國與日本帝國之間的戰爭,嚴格來講是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為始,發生在「九一八事變」四個月後的「一二八事變」嚴格來講只是局部抗戰期間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次則是在於上海雖然是國際大都會,但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規模比起五年後的「八一三淞滬會戰」而言還是太小,而且小到微不足道,自然容易為人所忘記。另外一個「一二八事變」容易為人們所遺忘的原因,是在於交戰雙方戰後都不太願意提及這場武裝衝突。首先從日本的立場出發,並不希望人們記住「一二八事變」的原因在於這場衝突的引發者是日本海軍而非日本陸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的陸軍與海軍存在著嚴重的門戶之分,雙方彼此互看不順眼。屬於日本陸軍的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不只奪下了中國東北的控制權,還成為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愛國英雄,讓帝國海軍看了分外眼紅。他們希望能夠如法炮製,於是在1932年1月28日透過駐紮虹口的海軍陸戰隊發起爭端。

在戰後日本的論述中,海軍相對於暴衝又主戰的陸軍,扮演的一直都是理性溫和又反戰的角色。如果讓日本人民知道海軍也曾跟陸軍一樣,在上海主動挑起戰火,勢必會給日本海軍光榮的形象帶來汙點。更讓日本海軍尊嚴掃地的,是海軍陸戰隊沒能擊潰受到國民政府「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約束的國軍,要靠陸軍來幫忙擦屁股,才落得一個與國民政府簽訂停戰協議的結局。

日本海軍在這場武裝衝突中出動了水上飛機母艦能登呂號、航空母艦加賀號與鳳翔號,結果卻出盡了洋相。前帝國海軍的要員,因為在戰後與佔領日本的美國採取比較合作的態度,比被當成戰犯對待的前日本陸軍要員享有更多的歷史話語權。無論是在防衛廳還是海上自衛隊都掌握生殺大權的他們,自然用盡一切手段遮掩自己在「一二八事變」中丟人現眼的表現。

準備開赴前線的陸軍第5軍官兵。(許劍虹提供)
準備開赴前線的陸軍第5軍官兵。(許劍虹提供)

一場由中央軍主導的戰鬥

日本人不願意談「一二八事變」的理由,只要對戰時日本陸海軍之爭有所瞭解的讀者都不難理解,那麼為什麼中國方面也不太喜歡提「一二八事變」呢?站在國民政府的立場來看,「一二八事變」並不是一個對日本全面開戰的好時機。德國顧問團雖然已經來華,但必須要等到俗稱「德意志國防軍之父」的塞克特將軍(Hans von Seeckt)1934年接任團長之後,才真正在國軍的訓練上發揮成效。

至於空軍方面,美國顧問團連個影子都還沒有,只能仰賴過去效力東北或者廣東航空隊的元老們硬著頭皮上戰場。結果無論是在地面還是空中,國軍都傷亡慘重,讓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與行政院長汪精衛都認知到全面抗戰這個時候不能開打。這是為什麼國民政府的政策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原因,無論是汪精衛還是蔣中正,抱得都是以戰止戰的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