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與中華民國主動斷交的難堪彷彿昨日,整件事情荒腔走板到連離任大使如何入籍該國,至今仍然陷入無解的羅生門般謎團!外交事務對於老百姓都是不可能接觸到的最高機密,雖然我們無法探究其中原委,但是多年來不斷的斷交打擊,卻明白的告訴國人,外交方向與做法必須大幅調整,唯有大破方能大立!
尚未遠去的噩夢
去年立陶宛對於台灣的即時援助令我們都銘感在心,多年來國際社會的態度讓人點滴在心,即使在遭遇這樣百年一遇的疫情,卻仍然拒絕我們加入世衛組織(WHO)!突然出現的意外溫情令人分外感動,但是這般即時的疫苗援助,卻與台灣期待的國際地位認同相差甚遠,差異之大可以透過立陶宛國內針對大陸外交走向的爭議清楚呈現,援助台灣疫苗與政府宣稱的外交突破根本是兩回事!如果因此而判斷,對方義舉為認同台灣實在過於樂觀,結果只會造成期待落空,希望越大也只會失望越大。
用商業行為的角度思考
立陶宛與中國的交易純是再簡單不過的商業行為,出貨與付款俱有合約條文或訂單內容保障雙方權益,執政高層利利用國營事業的資源力強力運作只是讓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反而使單純的履約糾紛,升級為複雜的外交事務。好心卻未必能做好事,本次可以運用國家資源解決對方無法入關的困擾,但問題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能常此以往?未來再度發生是否仍援此例辦理?國營事業用度的盡是民脂民膏,而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更須將營運績效向社會大眾交代。
「國富論」中,亞當斯史密斯就已強烈質疑政府干預只會攪亂一池春水,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如同雙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自然會將需求(Demand)與供給(Supply)引導至平衡狀態,價格與數量都成為最佳化。商業關係是否能長長久久,在於交易過程是否能創造雙方都滿意的利潤,如果沒有辦法為彼此獲利,即使有公部門的介入也只是虛功。
國營事業同樣要有績效
此次能夠迅速敲定將中國大拒收的立陶宛酒品,用如此高的效率迅速轉入台灣並非常態,重要關鍵在於台灣菸酒公司為國營企業,本次任務的優先考量是配合國家目標而非商業利潤,但這樣的例外可以偶一為之卻不能長久,因為即使是國營企業也有經營績效的利潤考量,其資本基礎都來自於全民納稅錢而非政策與口號!
「漢賊不兩立」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式,台灣的外交空間也無須繼續和對岸競逐,以經濟換取外交的承認, 中共「一個中國」的堅持非常明確,正面對抗其強大的市場體量,只會再次落入兩岸何者能夠給出誘人蘋果的大小比較,受益方只有待價而沽的潛在邦交國,對於我們要發展國際空間完全沒有幫助,而是徒然耗費有限的外交資源。
多年來無數斷交的慘痛經驗已經明示我們,不用再持續這種浪費預算的比較中,昔日在野黨對於以往政府花錢鞏固外交的做法多所批評,使得我們都相信透過政黨輪替,必能一改行之已久的金錢外交!但是時至現今,昔日的在野黨早已執政多年,卻仍然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爭取國際空間的籌碼仍然只有銀彈與支票。盼望政府能勿忘往日在野的初衷,帶領台灣開創出不同的外交天地而非蕭規曹隨,更不是因循苟且!
*作者為理工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