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舜仁也指出,他們在第一場工作坊要克服的問題,即是如何打破科層制度?水平的部門界線如何打破?
「常常局長說了什麼,科長就不太好講話;科長又說了什麼,科員又不太好講話。」劉舜仁說明,基本的做法,是透過不同局處人員重新分組,並以先畫圖、後文字的方式,讓人回到最原始的想像,並在重新分組後脫離原本部門的拘束感;在這樣的合作下,3場論壇總共產生了101張提案小卡,每張卡片都可以帶回到社區去逐步實踐,他舉例,如中國城的拆除、海安路競圖的重新施工,都是相關成果。
而如此的設計思考實踐,也讓台南有了寶貴的城市外交經驗。2015年印尼日惹的加查馬達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UGM)來訪時,極為肯定該計畫,並邀請劉舜仁帶領成大師生赴印尼交流,此行更獲印尼國務卿接見,印尼官方後續也陸續由市長級官員赴台南取經。
劉舜仁並提到,後來在寫《大象跳舞》過程中追蹤發現,印尼帕朗卡拉亞市(Palangka Raya)已有出現類似鹽水蜂炮、燈節的城市活動,都是國際交流很成功的案例。
21世紀發展主軸 慢慢回到亞洲
關於設計思考的潛力,劉舜仁也從都市化問題切入,指出全球在1900年時僅10%人口住在都市,2007年則是超過50%,到了2050年預計達到75%,這是所有國家迫切面臨的問題;劉舜仁說明,而在工業革命後,接續著歐洲、美國,21世紀的發展主軸慢慢回到亞洲,在如今的城市競爭上,台灣擁有1.5小時便可到北海道這樣距離的地理位置,擁有文化與地理上非常重要的優勢,設計思考的推行,是另外一種知識經濟的建構,更是人才軟實力的培育,成果是可以幫助整個亞洲的城市建設。
劉舜仁並點出,從歐美的國外理論回到本土實踐時,都會有距離,不妨從這些實踐中的經驗,再回到理論的調整,接續新的實踐,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他期盼,這本書的出現,可以成為Driver、Change,扮演發動機的啟動角色,一步一步造成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