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團體之所以成立,安置這些弱勢的老人、孩童、身障者等,是希望能夠提供他們能夠在社會上有尊嚴的活著,而不是將就苟且的過一生……有人說餐桌就是一個家庭的核心,而育幼院就是這群孩子的『家』。」
過期食物、泛黃髒污衣物、剩沒幾枝可用的蠟筆、破掉的馬克杯,儘管人們說台灣最美風景就是人,這些卻是育幼院常收到的所謂民眾「善心捐贈」──很少人能理解育幼院所需的迫切物資,例如接送孩子們出門上下學的車輛時常老舊得驚人、疫情遠距教學擔心孩子們沒電腦、就連補充維生素的水果都成了「奢侈品」,但如今有一群人站出來改變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不只做愛心,也讓被幫助的人有尊嚴地活著。
成立於2019年的「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最初是賣農產品的電商平台「無毒農」之公益計畫,當一名客人希望商家配送水果到育幼院,他們才發現水果對這群孩子的重要性,開始協助募款幫助全台育幼院得到「真正需要的東西」。
迄2021年底等家寶寶協會幫助孩童累積超過5萬人,2021年度就捐出水果近9萬台斤、蔬菜破4萬包、稻米1800斤,甚至連公務車、筆電、防疫物資、聖誕禮物都有了──即便這些孩子被迫離開家,整個社會的力量也能陪著他們安心長大。
1歲幼兒被大人打到全身關節骨折、被迫穿鐵衣固定 育幼院孩子背後心酸
或許如今還有人會把育幼院誤稱為「孤兒院」,然而就「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網站文章,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目前台灣幾乎沒有「孤兒」了(未成年且父母雙亡的幼童)──儘管如此,台灣每年仍有600位嬰幼兒失去原生家庭進入育幼院機構、有孩子從4歲待到18歲,甚至也有青少年被安置到機構、從12歲待到18歲,儘管孩子們有家,去育幼院卻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甚至守護孩子生命的不得不。
就等家寶寶團隊與育幼院接觸2年多經驗,絕大多數孩子是因「家庭暴力」被安置在育幼院──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一年至少有13萬件以上的家暴案件,而據2020年監察委員王美玉調查報告,5年內兒虐案件通報量從4.2萬增加到6.6萬,被認定者2014年至2020年間兒童受虐案件7萬多、144件家內受虐致死、死者計164人,而在等家寶寶與育幼院接觸經驗,也看到許多孩子的遭遇人心碎。
例如年僅1歲的西西,送到育幼院時身體小小的卻穿著鐵衣,因為西西被大人打到全身關節骨折,只能穿鐵衣固定骨頭、以免亂動影響傷口癒合;未滿1歲的小華有腦損傷狀況,只因這個嬰兒哭鬧、被爸爸用力晃到腦損;小學六年級的萱萱雖然活潑又可愛、在協會辦公益活動時很開心在大人身邊講話講不停,細問社工才知道萱萱是被爸爸強迫施打毒品的孩子,掀開衣袖,皮膚上滿是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