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請給旅客便利實用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

2018-03-31 05:40

? 人氣

「三航廈建設,太重建築美輕實用性,硬體設施、空間無法滿足運作需求、動線費時,需務實檢討修正,給旅客便利實用的第三航廈。」(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三航廈建設,太重建築美輕實用性,硬體設施、空間無法滿足運作需求、動線費時,需務實檢討修正,給旅客便利實用的第三航廈。」(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桃園機場旅客快速成長,航廈超飽和使用,造成旅客不便;旅客報到、通關時間增加。大家都期盼三期航廈能夠早日完工啟用。惟觀察三航廈規劃設計,有許多服務需檢討修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三航廈年運量四千五百萬人次,平均每天十二萬三千多人次,相當於今年春節一、二航廈旅客量總和。航廈以提供尖峰小時每位旅客五十平方公尺的空間,總樓地板面積三十八萬五千平方公尺設計規劃,符合國際規範。但分配旅客報到、通關作業空間太小,僅及四千萬人次以上國際航廈普遍設置三分之一至一半。

因空間不足,有些重要運作空間規劃較一二航廈還要小。出境旅客必經過之報到櫃檯前通道,寬九公尺,與經常很擁擠二航廈相同,僅為一航廈百分之四十五。入境證照查驗人工櫃檯前排隊空間僅有二航廈一半。

雖增加許多自助、自動設施,因使用對象受限或空間不足,無法達到規劃效果。來台旅客除少數可申請自動通關,餘全需人工證照查驗。依設計容量入境每小時來台旅客二千四百人次,尖峰時段尚需增加三分之一,入境人工櫃檯五十個如全提供來台旅客查驗,每小時查驗能量一千八百人次,無法滿足需求。

自助、自動化設施是可提昇效率,但其設置、旅客排隊、位移均需相當空間,無法減少旅客容量應有空間。旅客報到、通關作業設施數量、空間均需檢討大幅增加。

機坪交通道前後設置方便機坪運作、減少車輛、機具經過機翼,降低車輛、機具碰觸航機機率,為國際機場普遍佈設方式。航機後推時由地勤交通員指揮交通道車輛機具停駛,不致發生航機後推時與地勤車輛發生碰撞情事。

三航廈改以集中於登機廊廳前設置,雖可減少地勤交通員人力,但需提高空橋淨空,使空橋長度、坡度大幅增加,跨越交通道固定段坡度百分之八,不利旅客行走。登機時間拉長,易延誤班機起飛時間。機坪運作方面,因桃園機場機坪區縱深、面寬均較小,空橋長度增加,停機位大幅後移,使機翼後裝卸作業空間大幅縮減,加以車輛、機具經過機翼大幅增加,兩機坪間需增設交通道,大幅減少機具盤櫃主停放區空間,影響裝卸效率。規劃對旅客、機坪運作均不利。

為節省旅客入境時間,絕大部份機場入境廊廳設置在二樓,讓旅客用最短距離、時間辦理入境手續。三航廈因設計理念,讓旅客「可看見天窗灑下的天光,俯瞰三樓出境大廳,感受桃園機場活力」,入境證照查驗設於四樓,旅客離機後,要走陡坡度空橋上三樓登機門,續上四樓入境廊廳,走到航廈證照查驗後,再往下到一樓提領行李,行程時間比一、二航廈要多二至四分鐘(因電梯設置少,尖峰時含等電梯時間會超過十分鐘)。旅客多有隨身行李,且十四歲以下、六十五歲以上者合計高達百分之十五。是對旅客不友善之規劃。

航廈區旅客報到、通關作業服務主功能空間小,為增加收益,在航廈旁提供非必要在機場設置之商場、旅館、辦公大樓十九萬五千平方公尺空間(

連同二航廈停車場),致無航廈擴充用地。應大幅減少外租空間,保留為航廈擴充使用。

三航廈建設,太重建築美輕實用性,硬體設施、空間無法滿足運作需求、動線費時,需務實檢討修正,給旅客便利實用的第三航廈。

茲航廈建築尚未發包,規劃設計還能修正。如建設成型方要修正就要花大錢變更設計了。期盼交通部務實檢討,建設一個符合國人期望航廈。

*作者為前中正航空站主任,更多文章於「Facebook民航公僕周文軍」粉絲專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