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觀點:大陸磁吸台灣的挑戰

2018-04-03 06:50

? 人氣

事實上,大陸近幾年已展開磁吸台灣人才戰略,31項惠台政策只是做出總結而已。例如台灣高科技產業早已頻傳被大陸公司以幾倍的高薪挖角,從面板到LED,從DRAM到晶圓製造,陸企甚至還專程到新竹科學園區、台北101大樓附近,雇用台灣專家獵才,對台灣高科技產業脈動和人事異動都非常熟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年12月,光是大陸中央就已在20個省市公佈41個國家級的青創基地、12 個青創示範點,入駐台資企業將近1,200家,吸引超過6,000名台灣年輕人在當地就業,17,000餘人前往實習。青創基地提供財政誘因,包括開辦創業基金補貼、辦公室廠房補貼、住房補貼、醫療服務、子女就學服務等。地方政府自行設立的青創基地,更已超過200個,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為了擴大兩岸融合發展,2017年1月,大陸宣佈卡式台胞證將改成和大陸身份證一樣18碼,讓台灣民眾享有電商服務。緊接著2月,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正式宣示,將「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2017年7月,大陸教育部宣佈放寬台灣學生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的標準,從以前的「前標」(前12.5%)降至「免試均標」(前50%)。同年11月公佈台灣學生獎學金新制(舊制是2006年),每年總發放金額從700萬元人民幣大增至1,872萬元人民幣,每人每年最高金額從8,000元人民幣,三級跳達到3萬元人民幣,核准人數則從2,000人增至2,900人。

2018年2月28日公佈新惠台政策之後,緊接著3月8日,大陸證監會又加速通過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的上市申請,從申請到通過,只用了36天,跳過排隊等待的400多家公司,創下大陸申請IPO上市的最快紀錄。大陸快速通過FII首次公發,顯然是呼應國台辦前主任張志軍的主張,將在大陸股市形成「台企類股」,FII及時通過上市,勢將成為台商上市樣板。

鴻海決定赴大陸上市,顯然是為了募集更多資金。相對於上海A股給科技股高達43倍本益比,鴻海在台股只能得到11到12倍本益比,兩岸募資能量相差3倍以上。FII總共發行19億股,預定募資272億人民幣,如能比照上海A股給電子業本益比將近43 倍,FII市值可望逼近6,800億人民幣,不但將成為滬股科技類龍頭,也將超過台灣母公司鴻海的市值。

鴻海精密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AP)
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大會表示「台股本益比太低,恐遭邊緣化」。(資料照,美聯社)

早在2015年6月25日,郭台銘就曾在股東大會表示「台股本益比太低,恐遭邊緣化」,將在未來3年至5年把鴻海集團的大陸投資分拆上市。2017年郭董兌現諾言,7月鴻騰精密赴港掛牌,10月全球第二大PCB廠商臻鼎,也切出子公司鵬鼎在深圳上市。如今富士康也順勢改組為FII,2018年3月在上海上市,算是鴻海集團進一步脫胎換骨為大陸上市集團的里程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