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Joe Biden)政府正準備發布其首個亞太地區總體經濟戰略。在對中國日益擴大的亞太影響力感到不安之際,美國的盟友以及美商業團體對該戰略期盼已久。
通過新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美國旨在同友邦國家在數位貿易、供應鏈和綠色技術等問題上更密切合作。該架構旨在填補美國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留下的亞洲戰略漏洞。TPP是美國幫助設計的一項堅實的貿易協議,意在制衡中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雖然細節尚未公布,但預計該架構不會試圖讓美國重返TPP。來自不同領域的經濟學家、外交官和貿易專家們表示,拜登政府正面臨著一場硬戰,需要達成一項有效的協議,將許多亞洲經濟體聚集在一起,制定商業和新技術參與規則。
美國亞太地區副貿易代表Sarah Bianchi在最近的一次貿易會議上表示,該架構預計將在「幾周內」公布。
預計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對貿易夥伴削減關稅,也不會提供其他傳統的市場開放工具。這些工具受到美國勞工團體及其民主黨盟友以及一些共和黨人的反對,理由是它們以犧牲美國的就業和製造業為代價。
與此同時,這些市場准入措施被認為對於美國在該地區建立一些更強大的聯繫至關重要,尤其考慮到南亞和東南亞欠發達國家尋求在美國市場銷售更多農產品和製造業產品。
韓國貿易部長呂漢辜(Yeo Han-koo)上個月在華盛頓與美國官員會晤後表示,市場准入可能是亞太地區國家期望從美國領導層得到的重要回報之一。
一些外交官和經濟學家稱,如果沒有市場准入措施,該框架可能無非又成為美國及其富裕盟友——比如日本、澳洲、紐西蘭和新加坡——的一個俱樂部,美國和這些國家已經在相似的價值觀和規則下協同運作。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越南和印尼這樣的國家加入進來?』」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顧問Bill Reinsch說。「我認為這些國家會很謹慎,將採取觀望態度,看看如果做出此類承諾情勢會怎樣演變。」
在拜登政府看來,要對抗中國在亞洲日益增長的野心,美國在建立安全關係之外還需要做出其它努力,而新的印太框架是其中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