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出新書《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談台灣經濟,對於近日許多知識分子入閣卻又傷痕累累地離開,朱敬一以過去自己任官的經驗為例指出,由於政務官有職位的限制,儘管對政策有建議也無從置喙,他自己就是看了報紙才知道兩岸服貿協議的內容。
朱敬一指出,知識分子要有應付時局的本事,要能懂得社會運動,像「加稅」,就必須透過社會運動才可能成功。
「當你是個國科會主委 你就不再是經濟學家」
近日馬政府官員紛紛求去,2015年才開始短短1個多月,就已不知折損多少官員,許多知識分子入閣後紛紛感到挫敗而離去。身為當年以中研院士入閣,卻又主動請辭的知識分子代表,朱敬一怎麼看這一波的官員折損潮呢?
朱敬一表示,他並不會將自己的離職視為一個挫敗的經驗,好比完成少量多樣的穿戴式裝置培育的「小蘋果園」計畫,或者擋下自經區的減稅政策等等,自認「3年來沒有辜負人民一點點的期望」,認為政府應該要給知識分子可以發揮的空間,才會有越來越多有本事的人願意去改變。
但要如何能讓知識分子有所發揮呢?朱敬一坦言「政務官有職位限制」,像服貿自己就是看報紙才知道,即使對服貿的某些內容有意見,既然服貿都已經送出門了,自己也不便批評太多。
他說,目前的體制是「當你是個國科會主委,你就不再是經濟學家」,很自然地無權參與相關討論,但他認為只要有他參與討論的機會,他就絕對不會少做一點,好比自經區減稅就是他擋下來的,儘管「踏在別人線上執行自己的經濟專業」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至於知識分子自己要如何在職位上發揮才能呢?朱敬一認為「要有應付時局的本事」,他說自己曾向財政部長張盛和提到「加稅就是社會運動」,如果社會運動弄得成就加得成,反之則可能失敗,而目前的確有些知識分子很有能耐,懂得怎麼去弄社會運動,他也透露自己曾經拒絕過財政部長一職,原因就在於自認自己無法在現在的時局中「搞成社會運動」。
而在書中大力抨擊全力鼓吹迷信完全自由市場神話的芝加哥學派,甚至戲稱許多財經官員學者為只懂得鼓吹多簽FTA的「芝加哥鸚鵡」,朱敬一如何看待自去年反服貿運動以來,諸多關於自由貿易的爭議呢?朱敬一舉自己用來比喻貿易及產業的「劍宗」及「氣宗」兩派,認為鼓勵簽FTA這件事應由國貿局來談而非工業局,畢竟簽FTA是「降低成本」的效率考量,工業局應從扶植國內產業、幫助創新為出發點,本應是「氣宗」大本營,但目前只像「劍宗」一樣不斷高喊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