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六的台灣人經常使用中藥,加上「藥食同源」觀念,藥膳食補深入華人飲食文化。但中藥材九成從境外輸入,其中八成來自中國大陸,源頭難管控,市售藥材良莠不齊。常見重金屬、農藥、二氧化硫、黃麴毒素等殘留超標;不肖商人抽掉藥材有效成分,花大錢只吃到空包彈……從產地到民眾端,每一階段的風險管理都是關鍵。
你吃的中藥怎麼來?
長期投入中藥材產地與資源考察的財團法人台灣必安研究所副所長莊武璋說,藥商可分成大盤商、二盤商與中藥房。大盤商通常是指進口商,會到國外採購;藥材輸入台灣後,供貨給台灣的二盤商、藥廠或食品業者;二盤商再批發給中醫院所或中藥房。
藥商在國外會透過各種管道採購中藥材。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朱溥霖說,視不同藥材而定,有些在集散地買、找國外貿易商供貨或直接向農民收購,有些則採契約耕作,「像之前市售枸杞有農藥殘留的疑慮,我自己的公司就有在內蒙古契作,農藥、施肥都可以自己控制。」
光是藥材來源就五花八門,中藥材在產地與加工過程還可能受到天然與人為等多重因素影響。
●自然環境或工業污染,使藥材含重金屬
市售中藥材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是民眾心中的疑慮之一。特別是重金屬鉛、鎘、汞、砷若長期累積在體內,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病變、血液相關疾病,甚至有致癌風險。
2005年《順天醫藥》第4期「中藥之安全性─重金屬(2)鉛中毒」一文指出,濫用來路不明的八寶散可能引起嬰兒砷中毒、腸道敗血,甚至戕害幼童智力發展。
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曾木全指出,大自然的土壤中本來就存在或多或少的重金屬,而植物性中藥材生長在土裡,可能受污染而殘留重金屬。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有些藥材如果生長在工業廢水污染的環境,或是加工過程中製造用水水質處理不當、製造機具鏽蝕、不乾淨等,藥材裡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機率更大。
另外,部份中國大陸家庭式農戶還沒有完善的衛生觀念,經常讓藥材暴露在高污染風險環境中。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施純全舉例,有些中國大陸農民將採收完的中藥材放在路邊曝曬,汽、機車往返經過時排放廢氣,也有機會污染中藥材,造成含鉛量超過標準。
●「藥中藥」,農藥殘留超標
除了重金屬殘留,市售菊花、枸杞子、紅棗農藥殘留超標也令消費者聞之色變,因這類中藥材易招蟲,尤其像菊花需噴藥才易開花,所以用的農藥更多。
有些中藥材則因植物特性,易吸收環境裡已存在的物質。例如衛福部曾委託學者進行「臺灣市場中藥材農藥殘留量」研究,發現13.8%的人參檢體驗出已被禁用的有機氯劑殘留,不過結果都在安全標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