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明礬麵包、染色茶葉、餿水奶... 看黑心食品業者如何用美味詐欺 毒害人類300年

2018-04-01 14:55

? 人氣

食物添加劑、黑心食品,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傷害。(Charly_7777@Pixabay)

食物添加劑、黑心食品,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傷害。(Charly_7777@Pixabay)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出版得正是時候,尤其是正當過去三聚氰胺和塑化劑風波還記憶猶新,瘦肉精風波還歷歷在目,甚至還愈演愈烈之際。

台灣《商業周刊》曾經報導過台灣市面上一連串的黑心食品,抱括加了興奮劑和人造蝦紅素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的活蹦亂跳鮮蝦、殘留有機磷農藥會產生致癌物損害肝腎功能的糙米、加了磷酸鹽會讓體內鈣離子流失的飽滿大顆蚵仔、浸泡過甲酫有致癌風險的進口蘋果、添加硼砂會妨礙消化酵素的彈牙魚丸等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講述英美的黑心食物史。(取自Sky of Gene)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講述英美的黑心食物史。(取自Sky of Gene)



讀過了這本黑心食品歷史的好書《美味詐欺》,就能瞭解到政府介入保護人民的健康,有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要瞭解英美政府的放任無為,在英美兩地造成了多少重大的黑心食品醜聞。月亮可能真是國外的比較圓比較大,可是那樣的月亮上的嫦娥,是會喂玉兔吃瘦肉精的...

作者碧.威爾森(Bee Wilson)是英國知名的飲食作家,她書中舉的主要例子,大多數皆是在英美發生的醜聞。她指出,她主要揭露英美的黑心食品史,並非是因為她是英國人,而是英國的貿易和工業發展對黑心食品的影響有其指標意義。

我想,更重要的是,書中提到的,英國因為圈地運動趕走了眾多的小農,導致傳統飲食文化的淪喪,加上英國政府主張貿易自由而放任,把關的責任下放予廠商甚至消費者。而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相較之下,法國政府對食物產地和製法的嚴格規定,以及強制執法,還有優異的飲食文化,讓黑心食品無地自容。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講述英美的黑心食物史。(取自Sky of Gene)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講述英美的黑心食物史。(取自Sky of Gene)

在《美味詐欺》書中,碧.威爾森舉出一些重大的黑心食品醜聞,包括1756年倫敦的麵包門事件。劣質麵包裡加入明礬,黑麵包就變成白麵包。吃不起白麵包的窮人在沒有任何政府監管的保障下,只好用賤價買下再吃下他們原本付擔不起的黑心明礬白麵包。英國政府基於自由貿易的稅收,一直不肯為消費者把關。倫敦在19世紀還出現的假茶葉訴訟案。不肖廠商把黑刺李葉子煮過、烘烤、揉製、乾燥,再用醋酸痛染色,冒充上等中國綠茶。

獨立後的美國也沒好到哪去,美國政府也和英國政府一樣把食品衛生管控的權力下放予企業和消費者,一直到1906年才通過「純天然食品與藥物法案」(Pure Food and Drug Act)。於是多起黑心食品醜聞相繼爆發:1850-1853年紐約爆發餿水奶醜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披露說,這種骯髒的液體一年內導致了八千兒童死亡。餿水奶醜聞甚至持續了十多年;1898年美國的防腐劑醜聞。美西戰爭中,大批軍人因食用添加了防腐劑的牛肉而死亡;1904年芝加哥的黑心香腸事件。辛克萊(Upton Sinclair)暢銷書《叢林》(The Jungle)披露了大型肉品工場毛骨悚然的場面;1970-1985年,《化學大餐》(The Chemical Feast)出版,討伐美國日常飲食中的各種化學添加劑。英國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耶誕節大餐中可能含有高達170種不同的添加劑。

對我們毫不陌生的,2004-2008年在中國出現的人造雞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代表了中國在自由經濟市場的畸形產物,不過就是重蹈過去的英美的覆轍。

既然英美政府無能,《美味詐欺》只好敘述了德裔英國化學家兼商人阿庫姆(Frederick Accum,1769 – 1838 )、英國顯微鏡專家哈塞爾(Arthur Hill Hassall,1817 – 1894)、創立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提供哈塞爾宣傳平台的沃克利(Thomas Wakley,1795 – 1862)、成功推動「美國純天然食品與藥物法案」的威利(Harvey Washington Wiley,1844 – 1930)、《化學大餐》作者納德(Ralph Nader)、英國營養學家凱洛琳(Caroline Walker)等人揭發黑心食品內幕的故事,藉著講述這些鬥士的趣聞和傳奇,再現出黑心食品背後的技術較量、以及政治與商業利潤的糾葛。

《美味詐欺》也探入探討了技術進步和觀念變化在黑心食品的歷史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當人工合成食品的技術日益成熟,廉價的替代食品滿足了底層和中產階級的自由選擇時,形形色色的防腐劑、爽脆劑、軟化劑、乳化劑、染色劑、起雲劑、調味劑、除臭劑就以合法的、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食物中。這時候,黑心食品又該如何定義呢?

當然,會有人指出,那些添加劑或人造食品,不見得會對人體有害。事實上,有些人造食品甚至在推出市場時,還標榜有益健康呢!例如用氫化植物油製成的人造奶油-乳馬琳(margarine)來取代真正的奶油,然後標榜零飽和脂肪酸和零膽固醇。可是結果人造奶油含有的反式脂肪,後來證實比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還可怕,已知長期食用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中國市面上出現的人造雞蛋和三聚氰胺毒奶,還有台灣的塑化劑事件,都是不折不扣的黑心食品,可是速食、垃圾食物和加工食品呢?前陣子揭發美國速食業大量使用泡過阿摩尼亞的下等牛雜肉來做漢堡的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榮獲TED大奬的演講中,就指出英美這一代有可能會因為吃的不健康食物而比父母輩還短命:


對英美政府非常放心而歡迎美牛進口的朋友,真該好好讀讀這本《美味詐欺》好書來認識英美飲食、社會、工商和政治文化下不光彩的黑心食品史,看看英美國民吃的食物有多麼有溢身心賤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