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迷惘又困惑的蠻荒海域,揭示了地球的構造:《打造太平洋》選摘(1)

2022-03-08 05:10

? 人氣

這次航行給威廉.雷諾茲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1842年7月1日,當他乘坐的「鼠海豚」號(Porpoise)駛入紐約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家人。3天後,就在7月4日的國慶活動中,雷諾茲的哥哥山姆登上鼠海豚號尋找弟弟威廉。他打量著聚攏在他面前那群頭髮花白、渾身曬得黝黑的水手,問道:「你們這都是誰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威廉.雷諾茲離開了鼠海豚號,就此成為歷史上一個不起眼的注腳,而他的一位熟人詹姆士.德維特.達納,在紐約港下船後,很快就成為美國頂尖的地質學家之一。在過去4年裡,達納一直在思索太平洋及其陸塊的地質起源、結構與道理。就像其前輩阿德爾貝特.馮.夏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達納在最初的著作中主張,整個太平洋地區在整體結構上潛藏著一致性。不過,夏米索對太平洋的構想大抵受限於他的論述框架,而達納發表的文章則為海盆的地質結構與關聯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四年的航行深深影響了這位年輕的博物學家──熾熱的火山、美麗的珊瑚礁和深邃的海岸峽谷,讓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地質問題。回到美國後,達納試圖弄明白這一切。

20220303-1838年至1842年,詹姆士.德維特.達納隨美國遠征探險隊進行一場廣泛而多樣的研究之旅,最終成了世界頂尖地質學家之一。(耶魯大學圖書館提供)
1838年至1842年,詹姆士.德維特.達納隨美國遠征探險隊進行一場廣泛而多樣的研究之旅,最終成了世界頂尖地質學家之一。(耶魯大學圖書館提供)

達納就跟他在太平洋航行中遇到的許多原住民一樣,在看待太平洋的地貌時,對大自然的整體性與力量,抱持一種天真而好奇、甚至癡迷的心情。他在《地質學》(Geology,1849年出版)一書中寫道:「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夠如此奇妙地融合了崇高與美麗。」他這本長達735頁的著作,是美國遠征探險隊所發表成果的一部分。創造這些奇妙組合的「動原」讓達納著迷:「整個(太平洋海盆)處處有火山不斷構築山脈,而後又將之瓦解粉碎。浩瀚的海洋衝擊著裸露的海岸。遽降的斜波賦予奔流極大的力道。此外,氣候有利於海洋中的珊瑚叢生長,掩蓋了最陡峭的邊坡。」從高聳的火山到小小的活珊瑚,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力量令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激動不已。在研究太平洋島嶼和周圍大陸邊緣時,達納認識到了太平洋海盆的基本特徵。接著,他寫道:「太平洋海盆的重要性甚至已遠超過海洋本身……因為它與深入全球各處的一個系統有著明顯聯繫。」達納在研究太平洋的過程中,開始相信太平洋揭示了整個地球的構造。

20220303-《打造太平洋》立體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打造太平洋》立體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副教授,美國歷史學會太平洋海岸分會主席。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打造太平洋:追求貿易自由、捕鯨與科學探索,改變人類未來的七段航程》(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