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爆發以來,老被喜歡貶低人家刷優越感的某些人說沒有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相當關注這場千里之外的戰事,這點從各電子、網路媒體的收看和點擊數字都有不少斬獲可以獲得證明。
當然,從小到大被教育要有「心得」、「啟示」的台灣人,免不了要從人家的戰爭找出一些「心得」、「啟示」,觀察出一些「模式」,才有「開卷有益」的滿足感啊!(當然對政黨或是靠政治賺錢的人來說,可以趁機撈一些政治利益就更妙不可言了)。
職業歧視者被勇敢總統慘打臉
不過這些「心得」、「啟示」很多都隨著戰事的進行「三分鐘」變笑話,例如戰事開始時嘲笑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原職業是演員,甚至嘲諷烏克蘭人選了個喜劇演員當總統(才會遭到侵略),最糟糕的是這種活生生的歧視,有時候也不見得會像這次會被秒打臉(因為「演員這個職業和能不能當個好總統無關」的意思是,他可能當得好也可能當不好,很多人都把無關當成負相關,結果往往要你用完全相反的結果去證明兩者無關,其實和相關完全相反是另一種相關……),結果有些人就把自己的偏見當成世界運行的定律。不過我也不覺得被打臉的這些人,會從這次事件得到什麼教訓就是。
另外讓人大開眼界的「心得」、「啟示」來自綠粉,這些過去高舉民主價值的人,忽然間在這次戰事中一秒鐘變軍國主義的擁護者,在社群網站上高呼要把「叛徒」、「內奸」這些不照我講的做的人吊路燈也就算了,在軍武如此先進的今天,還在那邊提倡「全民皆兵打巷戰」的「焦土戰術」。真的很難讓人不懷疑,是不是生活諸事把人的耐心都磨光了,搞到大家都超焦躁沒耐心。(當然想也知道什麼吊路燈打巷戰的都是這群人的嘴砲罷了,認真你就輸了)
供給反中能量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至於藍營當然也不甘寂寞,重新又再度炒作去年阿富汗撤軍事件猛炒的「疑美論」,只是因為國家認同不同,這些論調在台灣其實很難引起共鳴。
要求對美國保持懷疑態度,和國家認同有什麼關係?我們不是應該對周遭的人事都隨時保持懷疑才對嗎?
簡單說目前炒作疑美論的一方,大部分國家認同是中國(這個中國不見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對中國有情感的人,很難理解目前占台灣多數「討厭中國」的人為什麼會討厭中國。由於人類是一種需要「理由」、找不到理由就會自己拼湊理由的動物,於是藍營(或明確地說「親中派」)就湊出了「因為美國的煽動台灣人才討厭中國、因為美國的保證台灣人才會非理性地要對抗中國,所以我們只要說服美國承諾的動機是邪惡的、美國的保證是虛假的,大家就會回歸理性面去認同中國(即使那種認同是在暴力脅迫下產生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