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究竟誰埋下戰爭的種子?夏默認為,西方世界也存在一些盲點。首先,西方領袖數十年來忽略和低估了俄羅斯對北約(NATO)數次東擴表達反對,其次,西方領袖下了一個很大賭注,以為經濟制裁就能迫使普丁改變行為?他質疑,如果拜登政府視中國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如今美國的戰略反而強化了中俄結盟和經濟整合,這怎麼會是一個合理的戰略?
反過來看,夏默舉例說,如果墨西哥加入一個敵意軍事聯盟,美國會有什麼反應?以1962年古巴危機來看,當時全球瀕臨第三次世界大戰邊緣,經過數度協商,俄國最後同意把中程導彈撤出古巴,化解了危機。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初美俄達成協議的第二部分,美國必須撤出已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導彈飛彈。
布希曾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 埋下災難種子
對於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美國政界人士一直有不同意見。夏默指出,「2001年,布希總統發動反恐戰爭,接下來,在他第二任期結束前,他做了一個決定,主動邀請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組織,而這項決策埋下了濳在的災難性種子,14年後,如今爆發了烏克蘭戰爭。」
由於普丁與西方領袖在決策上都出現了盲點,共同創造了沒有人樂見的後果,亦即俄烏戰爭。夏默指出,這場戰爭的荒謬,從俄國被派往烏克蘭作戰的青年死前傳給媽媽的簡訊可以看出來,這位俄國青年坦承,「我們轟炸城市、瞄準平民,….媽,這太難了。」
然而,這場由一個與現實脫節的獨裁者發動的戰爭,要冀望這個獨裁者大發慈悲主動停戰,更是難上加難。普丁出兵侵略烏克蘭,並企圖以自衛、保護烏東免於遭種族滅絕來合理化,但實際上這項侵略行動已使數百萬烏克蘭人家破人亡,逃難到西方,逃離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