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反派
這次意外的相遇幫助李凱文打開了在中國的演藝之門。他用17天順利完成了吳京交代給他的第一個角色「瘋牛」——一名拿著機槍、背著千餘枚子彈試圖對抗中國部隊的國際僱傭兵。
在隨後的幾年裡,李凱文在很多需要外國面孔的中國電影中嶄露頭角。他還如願與自己的偶像成龍進行了合作,在2015年一部名為《天將雄獅》的古裝電影中扮演一名古羅馬士兵。
但他表示,自己出演的80%的角色都是反派人物,這意味著他幾乎永遠是失敗的一方,「因為男一號永遠會取得勝利」。為此,他有時要被對手猛踹屁股,或者被戴上手銬,扔進警車的後備箱。
這讓他需要時刻注意自己不會受傷。在最近一次動作片拍攝中,李凱文撞傷了他的肋骨。拍攝中頻繁的打鬥場景也讓他的手指經常浮腫,手肘也有淤青。
李凱文稱,在很多戰爭片的拍攝時,劇組還會將炸藥放在他的身邊。但快節奏的拍攝往往導致一些時候爆炸物會衝擊他的眼睛或割傷皮膚。
不過他說,他並不介意出演這些看起來「必敗」的角色:「能扮演好人固然好,但我必須接受這一點。如果我要在這裡繼續作一名演員,那麼我就要扮演壞人。」
他表示,在中國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外國演員不能在電影中扮演主角。但他不認為這是一種歧視,因為「市場不同」。
「這在西方也是如此。如果你看好萊塢電影,你看到有多少中國或亞洲演員扮演男一?」他說道。「中國人或俄羅斯人總是扮演壞人。」
西方「叛徒」?
李凱文並不是唯一一個在中國電影市場找到一席之地的西方演員。例如,來自美國的演員喬納森·科斯-里德(Jonathan Kos-Read)在中國因其藝名與著名歷史人物「曹操」相同而廣為人知。
李凱文估計,在中國以拍戲為生的西方人可能有數百人。但他認為,大多數人都只是靠一張「西洋臉」來換取報酬,而並不關心演技,真正的專業演員可能不足十人。
中國的經濟騰飛推動了影視和文化行業日益壯大,但給這些西方演員帶來機遇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中國愛國主義電影需求的暴漲,尤其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提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之後。
一部又一部像《長津湖》這樣講述歷史上中國戰士英勇抗擊西方等「帝國主義勢力」入侵,或是像《戰狼2》《紅海行動》等展現中國作為強國努力拯救世界的電影都受到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