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迄今兩周,戰場態勢依然渾沌懸宕,但可以確信人類歷史走向已經改變,從烏克蘭、俄羅斯、歐洲、美國到中國都將乾坤挪移。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兩位研究員從「一體兩面」來深入解析,「一體」是俄羅斯與戰犯普京政權,「兩面」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勝負。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研究員費克斯(Liana Fix)與基瑪吉(Michael Kimmage)近來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兩篇專文,標題〈俄羅斯贏了怎麼辦?〉〈俄羅斯輸了會如何?〉相映成趣,發表時間則分別在開戰前與開戰後,擬想戰局與世局走向,現況與歷史交織印證,頗具參考價值。(延伸閱讀:萬一俄羅斯贏了怎麼辦?)
俄羅斯閃電戰淪為「泥淖戰」,普京犯下戰略錯誤
〈俄羅斯輸了會如何?〉發表於3月4日,俄羅斯入侵第9天,普京(Vladimir Putin)仿效納粹德軍的閃電戰(blitzkrieg)畫虎不成,甚至出現淪為「泥淖戰」的跡象;撼動全世界的不是俄軍鐵騎殺戮,而是烏克蘭軍民的奮戰精神。普京聲稱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因此可以任他擺布蹂躪,他錯了。
當然,戰局還在初期,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等大城情勢仍然危急。對照來看,堪稱閃電戰經典的1939年波蘭戰爭,德軍9月1日發動攻擊,華沙(Warsaw)撐到26日才陷落。2001年10月阿富汗戰爭,美軍與北方聯盟(Northern Alliance)花了38天拿下喀布爾(Kabul)。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美軍在第21天攻佔巴格達(Baghdad)。
不過費克斯與基瑪吉認為普京犯下戰略錯誤,誤判烏克蘭的政治情勢,以為烏克蘭民眾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低估美國與盟邦集體制裁行動的威力,遭致國際社會(中國當然不在其中)排山倒海而來的譴責批判,讓俄羅斯淪為全世界最孤立的國家(所幸仍有中國這個死忠幫凶力挺)。
普京敗象已露,俄軍必須長期佔領烏克蘭
戰略之外,俄軍在戰術層面從作戰計畫、後勤補給到訊息傳遞也都問題叢生,導致攻勢停滯、士氣低落。費克斯與基瑪吉進一步指出,普京敗象已露,俄軍恐怕必須進行長期、代價高昂、徒勞無功的佔領行動,資源嚴重消耗,士氣淪入谷底,「戰果」只是空洞的「讓俄羅斯再度偉大」,以及一個凋敝與混亂的鄰國。
以俄軍火力與裝備的絕對優勢、北約的自我克制、俄羅斯的核武強權地位來看,似乎很難相信普京會在烏克蘭戰場上「被擊敗」,但他遲早要面臨一個問題:然後呢?當戰場硝煙初散,眼前一切殘破敗壞,俄羅斯人四顧茫然: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