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疑似圓明園被劫掠的珍貴西周青銅器文物「虎鎣」,11日在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約新台幣1733萬元)價格拍出。中國國家文物局事前透過多種管道溝通,希望拍賣行「尊重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停止拍賣,但拍賣行仍執意將文物賣岀。
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y)稱,虎鎣(音同瑩)因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年代推測為西元前1027至西元前771年之間,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目前已知鎣類青銅器僅有7件存世,其中有5件皆為博物館收藏,相當珍貴罕見。
虎鎣原持有者曾描述圓明園掠奪情景
虎鎣原持有者為1883年去世的英國海軍陸戰隊上尉伊凡斯(Harry Lewis Evans),他曾參與1859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伊凡斯在他的家書中描述了在圓明園中掠奪的情景,他說他拿到幾個青銅器和琺瑯花瓶,但怕瓷器不便運送,只拿了青銅器,放棄花瓶,這些書信和青銅器一起被發現。
伊凡斯的後人找上坎特伯里拍賣公司,由專家鑑定後公開拍賣。拍賣起標為12萬英鎊(約新台幣497萬元),最後以41萬英鎊落槌,得標買家是由買家是透過電話競標,未公開身分。
屈辱歷史牽動民族情緒 圓明園文物拍賣爭議大
《南華早報》指出,在眾多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中,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圓明園洗劫掠奪的文物因為與清末受侵略的歷史緊密連結,因此最具爭議。每當圓明園文物被公開拍賣,都會再度挑動中國的民族情感。
中國國家文物局也強烈要求坎特伯雷拍賣行不要以戰爭掠奪文物為名炒作商業拍賣,並宣稱將透過國際公約,促使非法流失的文物回歸中國,不過坎特伯里拍賣公司不理會中國抗議,仍將文物拍賣。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有超過1000萬件的中國文物流離海外。
許多中國企業家或民間機構會設法買回流離在外的文物,但近年來中國政府認為拍賣行就是瞄準中國買家,無法徹底阻絕文物被拍賣,只會哄抬文物價格,因此不鼓勵民間機構或企業家購回流失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