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變調!女性故意殺人案 被害人常是家族成員

2018-04-15 09:00

? 人氣

研究顯示,親密家人會弄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多數情況下彼此在情感上都積怨已深,相形之下,金錢紛爭只是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罷了。(資料照,顏麟宇攝)

研究顯示,親密家人會弄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多數情況下彼此在情感上都積怨已深,相形之下,金錢紛爭只是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罷了。(資料照,顏麟宇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是很多人都憧憬的愛情,惟情感執著至此,且一旦走偏鑽進死胡同,不但可能衍生殺機,動輒還可能招致同歸於盡的下場。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研究顯示,親密家人會弄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多數情況下彼此在情感上都積怨已深,相形之下,金錢紛爭只是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罷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張錦麗說,她的長期研究與觀察發現,國內故意殺人案整體行為人以男性居絕大多數,其中出自家族成員之手故意殺人案行為人的性別,絕對人數同樣也是男多於女;惟若就故意殺人案中女性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係抽出獨立分析,則可赫然發現,女性故意殺害對象為自己家族成員的比例竟遠高於男性,也就是說,「男性故意殺人者比女性多,但殺害的多是和自己毫無關係的人;女性不殺人則已,一旦殺人,殺害的卻比男性行為人更高比例是和自己有親密關係的人,甚至包括老公、其他家人…」

20180102-風數據專題,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專訪。(盧逸峰攝)
張錦麗說,她的長期研究與觀察發現,女性故意殺害對象為自己家族成員的比例竟遠高於男性。(資料照,盧逸峰攝)

促成台灣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實現「法入家庭」、即《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的鄧如雯殺夫案,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鄧如雯從婚前年僅15歲開始,就屢遭鄰居一名較她年長20多歲的林姓男子性侵,且期間連鄧母也多次遭到玷污;最後鄧如雯因不慎懷孕,又為了保全家人安全,無奈同意下嫁林男。

不料鄧如雯的犧牲與委曲並未換得一家太平,婚後林男還是動輒對她及年幼的孩子拳打腳踢,且一度至其娘家引爆瓦斯,甚至企圖對鄧如雯的妹妹也就是小姨子伸出狼爪,終於導致這名長年在恐懼、憤怒中隱忍的被害者一夕爆發,趁著林男酒醉入睡後,以鐵鎚及水果刀將他殺死,隨即打電話自首。

鐵鎚、工具。(取自Pixbay)
鄧如雯以鐵鎚及水果刀將老公殺死,隨即打電話自首。(取自Pixbay)

張錦麗說,依法論法,不論有什麼難言的苦衷或原因,殺人就是犯罪,為法所不容,但諸如鄧如雯這類長期承受嚴重家庭暴力折磨,又早年社政體系針對家暴防治缺乏建全的求援與支援系統,以致於「家暴被害人」常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況下,被迫反撲為「刑事加害人」,也真的很令人同情。

少女夥同胞弟 手刃親生父親大卸八塊

以另一故意殺人案為例,主嫌是一名年僅18歲的少女,她不但夥同胞弟及男友手刃親生父親,姊弟倆小小年紀還狠心地合力將自己的爸爸分屍大卸八塊,然後棄之荒野;最可怕的是,待全案東窗事發被警方查獲時,這3名年輕人面對媒體竟然都面無表情,毫無悔意。

小孩、性侵、哭泣。(取自flicker@Ren Rebadomia)
18歲少女夥同胞弟及男友手刃親生父親,姊弟倆小小年紀還狠心地合力將自己的爸爸分屍大卸八塊。圖中人物與事件無關。(取自flicker@Ren Rebadomia)

少女遭父親性侵 母親卻佯裝不知

後經社工員的深入瞭解才發現,原來少女從小就遭到親生父親亂倫性侵,她的母親明知老公欺負女兒,卻為保全婚姻佯裝不知情;弟弟雖心疼姊姊,卻礙於過去年紀太小無力抵抗,又一家人都需要爸爸賺錢養活,只好一面陪著姊姊隱忍度日,一面耐心等到長大那一天,計畫合力手刃狼父。

試想,若連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甚至曾經山盟海誓的夫妻,到最後都會發展成「非要你死不可」的局面,各種因為他人婚姻被動連結的姻親關係,基礎就更脆弱了;其中婆媳、姑嫂、妯娌…的相處之道,因事涉女人心細如髮的神經與與心結,更公認是人類史上最難解的習題之一。

兩性、女人、情感、示意圖、職場、女性、結婚、戒指。(取自pixabay)
曾經山盟海誓的夫妻,到最後都會發展成「非要你死不可」的局面,各種因為他人婚姻被動連結的姻親關係,基礎就更脆弱了。(資料照,取自pixabay)

婆媳能否和平相處 中間人很重要

張錦麗強調,「這時扮演中間橋樑那個人的表現如何,就非常重要!」例如一對婆媳能否和平相處,就要看中間那個男人的表現?偏偏有的男人非但不會適時充當媽媽與老婆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幫著相互說好話、做人情,甚至還會從中傳小話、煽風點火,這樣的家庭不上演婆媳大戰恐怕才奇怪。

另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情感性的殺人動機,隨著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愈來愈多心力交瘁的長期照護家庭照顧者,尤其是因背負孝子孝女盛名,而完全不願將照顧責任假手他人,或就連申請居家照顧喘息時數,都會有罪惡感的人,都應保有高度身心健康自我察覺,一旦有撐不下去的跡象,應立即對外尋求資源協助,以免成為下一樁人倫悲劇的主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