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戰爭開始時要遠離軍事營區,擁抱台積電,才不會被導彈攻擊」。或許這是一句玩笑話,但你知道除了台積電外,核電廠可能也會是一個選項。
核四廠的存廢與核能發展議題,多年來一直成為我國發展重要政策之一,但也因為對核能安全與利用的諸多疑慮而成為棘手的難題,長期下去,更不利於國家整體發展。
如今也因為烏克蘭核電廠遭受攻擊,屢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而國內也面臨電力供給的難題而爭論不休。相信從能源永續、環境等各面向的討論已經很多,因此筆者僅藉當前事件,以國防與軍事角度出發,分就戰略防禦、戰略攻擊與戰場經營等角度,淺談現今核電廠在國防軍事上可能扮演的角色與價值。
首先從國家安全戰略防衛角度來看,核電廠與油、電、水等設施相同,都是屬於重要基礎設施,除此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戰略性地位。一般而言,大家對共軍攻臺基本模式大多熟悉,也能大致推敲出來。目標論來說,軍事設施、部隊等有生戰力,屬摧毀或破壞目標,部分關鍵基礎設施屬摧毀或破壞,而核電廠則屬於佔領與控制目標。從共軍觀點某些層面來看,共軍除了攻臺、打臺外,還必須保臺,方能全軍破敵,這也成為共軍攻臺諸多顧忌更增添計劃難度。
所以先期運用導彈、電磁脈衝攻擊等遠距攻擊手段,實現大部殲敵於前是現今戰爭減低已方傷亡的必要手段。也因此,就我方來說,在戰爭初期,在未為共軍所佔領卻還卻可能還能繼續使用的能源,大概只剩下核電而已,其餘火力、天然氣發電廠站等在共軍切斷我方能源供應與心理打擊下,或多已遭受攻擊破壞,但唯獨核電廠反而成為戰場安全限制地區,是在攻擊指導下還必須保全的目標。
再從國家戰略攻擊與平衡的觀點來看,中國大陸核電廠幾乎設置於沿海地區,兩岸開戰勢必顧忌許多,所以核電廠的存在雖然不比核彈頭般的令人恐懼,但在戰爭中,其實也具有一定的戰略平衡地位,而對先進國家來說,核能發展的存在,其實也就代表著科技領先的指標,更增添未來的可能,尤其當我國能源吃緊的狀況下,更應理性看待核電問題。
最後,從戰場經營的角度出發,事實上,在軍事行動前,外交、經濟等政治動作必先採取,先期實施航運管制(如:當年美國對古巴禁運等),當燃煤、石油遭海上貨運管制,我國的電力是否供足需求?是否還能能源自主無虞?或許政府機關及國軍部隊都具備一定的備用供電設施或設備,但比起一座核電廠所能給的實在差異太大,燃油氣備用發電是否足夠維持戰場與民生等必要電力,實際上存在諸多問號,但只要核電廠未遭受佔領與控制,就可以持續提供戰場上電力供應來源的選項,在軍事運用上更加彈性。
核四廠是否需要重啟?核能是否有存在與運用的空間?相信仍會持續討論一段時間,但期望帶給各位不同的觀點,期望未來的我們不再消耗空轉,不在懼怕核能,國家早日向前邁進。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