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已近1個月,超過300萬人逃離烏克蘭,其中大多數是婦女與兒童。然而,美國雜誌《外交政策》指出,雖然烏克蘭婦女處於戰爭的中心,卻往往處在公眾想像的邊緣,她們在戰場前線,但未出現在頭條新聞裡。
烏克蘭女性媒體工作者面臨性別歧視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根據該雜誌對「全球事件、語言及語氣資料庫」(GDELT)的分析,全球關於烏克蘭戰爭的網路新聞引用的專家、主角、消息人士裡,女性的意見僅占23%,而烏克蘭媒體關於戰爭新聞的性別偏見甚至更明顯,女性的意見僅占18%。烏克蘭逾半數的女記者表示遇過職場性騷擾,但41%的烏克蘭新聞工作者認為,在新聞媒體公司努力實現性別平衡是不必要的麻煩。。
史拉溫斯卡(Iryna Slavinska)是烏克蘭公共廣播公司「Suspilne」文化廣播頻道的執行製作人,負責帶領記者、製作人、編輯組成的團隊,而在烏克蘭戰爭期間,躲在烏克蘭地下避難所的她成為「廣播主持人」。
烏克蘭籍媒體工作者庫夫希諾娃(Oleksandra Kuvshynova)是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顧問,16日與《福斯新聞》攝影記者札克塞夫斯基(Pierre Zakrzewski)在首都基輔(Kyiv)附近遇難身亡。史拉溫斯卡表示:「不幸的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戰爭中的烏克蘭女記者身上,當然,還有性暴力相關的安全問題。」史拉溫斯卡指出,戰爭現場的女記者往往還面臨著工作或者與孩子及父母一起逃離的權衡。
烏克蘭新聞報導的女性形象
烏克蘭媒體對女性的報導也往往掩蓋女性韌性與領導力。前獨立媒體烏克蘭公共電視台(Hromadske TV)執行長、烏克蘭記者葛琴史卡雅(Katya Gorchinskaya)表示:「我們看到的女性形象大多數是受害者的形象,當然,她們受到的影響極大,但也有具備領導力的榜樣。」
葛琴史卡雅說,烏科蘭有許多老年人留在城市和鄉村,其中大多數是女性,而這個群體完全受到國家、非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忽視,而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及頓巴斯地區(Donbas)期間,這個群體同樣遭到忽視。
女性占烏克蘭軍事人員數的16%,其中許多人在前線服役。葛琴史卡雅表示,還有許多女性在戰爭現場或烏克蘭其他城市擔任志工或醫護人員,她們的故事主要出現在社群媒體。
戰爭期間,各國的決策者會利用手邊的資訊迅速做出高風險的決定,例如美國國會最近批准向烏克蘭提供 140 億美元(約新台幣4026億元)的軍事援助及人道援助,新聞報導有助於為這類決定及人道援助目標提供資訊。如果新聞報導以男性視角為框架,它會讓政府及多邊機構男性領袖主導的既有偏見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