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專訪》法蘭西全境陷入癱瘓、戴高樂差點被逼下台:半世紀前的巴黎學運分子談1968

2018-04-15 22:41

? 人氣

南泰爾大學的星星之火:男生也想進女生宿舍

不過後來演變成全國大規模遊行示威、甚至挑戰戴高樂政權的這場「五月風暴」,其實一開始跟政治並沒有直接關係。潘鳴嘯笑著說,這其實是南泰爾大學的部分男學生想要得到「進入女學生宿舍」的權利(男生當時不能這麼做,但是女生卻可以進入男生宿舍),所以跟校方的行政部門起了衝突。潘鳴嘯說,「性解放」確實是他們那一代法國人的「期待與盼望」,不過抗爭最大的動力,恐怕還是來自於對越戰的反對立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潘鳴嘯說,全世界都看到了越戰的照片跟影片,所以法國學生都受到很大的刺激。這可能是國際事件第一次透過傳媒發生全球性的影響,因為1968年不只法國,全世界有30個國家發生學運,法國雖然是當中鬧的最厲害的,但也只是這股反戰浪潮的一分子。在傳媒力量的影響、與那一代法國青年的思想盼望之外,潘鳴嘯銳利地指出:「我覺得我們是第一次由青年世代形成的政治力量。」

成為「長期青年」的嬰兒潮世代

「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我們是戰後嬰兒潮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人太多,不過人多也代表有力量。另一個原因可能更重要,就是戰爭之後的經濟發展非常快,社會也需要更多有知識的人,中學與大學這個時候開始普及化。在法國也好、在美國也好,多數人當時都會唸高中,上大學也有相當一部分,所以我們變成比較『長期的青年』。以前的人會有『孩提時代』,但不會有真正的『青年時代』,因為小學可能還沒畢業,人們就開始工作,根本無所謂『青年』。中學、高中、大學的這個時期,戰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所以我們這一代第一次有了這個可能性,也就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青年時期』,當時我們在南泰爾大學裡,也正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1968年初,6個比較激進的學生因破壞美國公司的櫥窗被捕,其中之一就是南泰爾大學的學生。潘鳴嘯說,當時法國政府的反應「太過強烈了」,引起了一個惡性循環。3月22日,幾百個南泰爾大學的學生鬧事,佔領了行政大樓。潘鳴嘯說,他當晚並不是要參加抗議,而是到學校參加音樂演奏會。當演奏會結束,聽眾們正在鼓掌的時候,一名年輕人跳上舞台,高喊「我們佔領了行政大樓!」

這個年輕人,就是68學運的領袖人物:孔—本迪(Daniel Cohn-Bendit)。

322抗爭

潘鳴嘯說,他與孔—本迪在這之前只是算「見過」。因為他在哲學系,孔—本迪上社會學系,兩人在同一棟樓上課,但潘鳴嘯沒有太注意這個同屆、但是大他4歲的同學。第一次真的注意到這個人,就是3月22日晚上。2008年潘鳴嘯與孔—本迪在一場會議上碰面,兩人聊起40年前的那天晚上,孔—本迪說:「對,我還記得那天晚上是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演奏會。」讓潘鳴嘯驚訝地說:「哇!你的記憶力真厲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