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曾於2015年在北京舉行同志婚禮,期望引發外界關注中國的同志群體。她向BBC中文網指出:「在中國不同的社會運動中,同志運動面對最基本的問題,還是要提高能見度。」
「(當局)對同性戀的態度是一貫的,不支持、不反對也不提倡,」李婷婷說:「不提倡,就是不能讓同志在社交媒體上能見度太高,但還沒到俄羅斯那種『宣傳就是違法』的程度。」
「但如果沒有抗爭,(官方)很容易會陷入這種邏輯。」
她認為,新浪微博此次沒有悄然清理,而是高調將「同性戀」列為清理對象,實際上激發了更多同志發聲。
向大眾「講故事」
新浪微博的公告刊出後,一則「#我是同性戀#」的微博獲得逾五萬好評、逾萬轉發。
「我是同性戀孩子的母親,我和兒子愛我們國家……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網名「上海梅姐」的「同性戀親友會」的義工樸春梅,在微博上寫到:「但公告把同性戀內容和涉黃、血腥暴力混為一談,我瞬間感覺到我一泱泱大國,新浪微博作為新聞窗口,對待少數群體的歧視和打擊是如此的暴力!」
不少網民、包括同志網民,在留言中向這位「阿姨」表示感謝。
樸春梅記得,自己的兒子在大學時向她出櫃說「我是同志」,當時她還不知道「同志」是同性戀的代名詞;漸漸認識到兒子身邊的友人之後,她開始漸漸理解同志這個群體,還成為不少年輕同志與其父母之間的溝通橋樑。
已經接受兒子性取向的她,經常在公開活動中分享自己接受「同志」的過程,並與年輕一輩的同志分享如何向上一代「出櫃」的竅門。
「國家憲法裏沒有說(同性戀)是罪,醫療標準也沒說是病,他們只是一個少數的性傾向群體,」在上海生活的樸春梅認為,民間的大環境對待同志群體相對寬鬆,但對同志的理解仍然不足。
李婷婷相信,在當前的輿論環境,像「同性戀親友會」這樣的路線,是很理想的推動模式。她認為,中國同志運動一方面要在法律層面推動、尋求與當局開啟對話空間,同時也要向大眾"講故事",令更多人看得到同志群體。
近一年中國大陸同志相關爭議事件
- 去年六月,廣電總局主管的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佈《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稱同性戀屬於「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是「渲染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有同志針對此通則,向廣電總局提起行政訴訟,獲法院受理,案件已於2月開審,至今未宣判。
- 上月,北京電影節臨時宣佈撤換獲奧斯卡提名的同志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與涉及同性戀的經典電影《霸王別姬》。
- 數日前,導演王超根據同志小說改篇的電影《尋找羅麥》拖宕五年後終於上映,但觀眾所看到的版本幾乎完全沒有同性戀相關內容,不少網民質疑電影遭遇有關部門的「剪刀手」大幅刪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