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啼聲的狂鷹─飛鷹標:《留聲機時代》選摘(2)

2022-04-01 05:10

? 人氣

臺北市最熱鬧的「榮町」商店。(出版社提供)

臺北市最熱鬧的「榮町」商店。(出版社提供)

有關栢野正次郎的訊息,目前能找到的資料並不多,但他在臺灣商界奮鬥多年有成,被譽為「八面玲瓏の人」,形容其在商場應對自如;此外,他因在唱片行業引領潮流,也被譽為「臺灣レコード(唱片)界的大先輩、功勞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栢野正次郎於一九二五年承接日蓄商會「臺北出張所」的經營權,開始規劃臺灣的事業,搶攻唱片市場。為何栢野正次郎看中臺灣音樂?並展開錄製、販賣呢?根據一九二六年九月廿三日《臺南新報》的〈新製臺灣曲盤〉報導指出,留聲機普及後,臺灣人開始購買唱片,而市面上並無臺灣音樂相關的產品,只能由中國進口,但因進口關稅(當時中國算是外國)及附加奢侈稅(唱片算是奢侈品)之故,中國唱片的零售價格每張就要四元,且唱片品質不佳,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中國進口的唱片價格高昂,臺灣又沒有錄製本土音樂,這讓栢野正次郎看見商機,開始協調日本總公司支援。一九二六年五月廿四日,《臺灣日日新報》有一篇標題〈印製蓄音器之歌曲盤〉的新聞,報導內容指出:

「日前來臺之日本蓄音器商會大阪副支店長片山、技師出川、文藝部員藤井氏,為印製臺灣獨特之歌曲,攜有吹入機械,自去十六日以來,每日招請臺北集弦堂、共樂軒音樂員,及本島藝妓數名,在市內明石町臺北麥酒樓上,印製御前演奏之百鳥歸巢及獻地圖、蓮英託夢,小曲嘆煙花、八月十五等臺灣歌曲,其原板已於十八日送去,來月當能製成。」

從這則報導可得知,在栢野正次郎的努力下,日蓄商會於一九二六年五月十六日派專人到臺灣進行錄音。所謂「吹入機械」,是指錄音器材,而錄音地點在臺北市明石町(現今臺大醫院、二二八紀念公園附近)的「臺北麥酒」樓上。至於錄音者為「集弦堂、共樂軒音樂員,本島藝妓」。

在此必須說明,「集弦堂」為臺北大稻埕的南管子弟社團,「共樂軒」則是大稻埕的北管子弟社團。南管演奏輕悠文雅,又有「御前清音」之譽,而北管則高亢熱鬧,深受當時民間人士喜愛。至於文中〈百鳥歸巢〉為南管音樂曲牌,而〈獻地圖〉、〈蓮英託夢〉則是北管、京劇之戲劇,至於〈嘆煙花〉、〈八月十五〉(全名為〈八月十五賞月光〉)則是京劇中的「小曲」,當時的臺灣,不少酒家的藝旦擅長演唱京劇,甚至能粉墨登臺。

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二日,《臺灣日日新報》以〈蓄音器界を風靡する 小形物臺灣歌謠レコート〉(風靡留聲機界的臺灣歌謠小唱片)為標題,報導此次的錄音工作:「要在唱片市場上領先,必須了解臺灣音樂的特色,而且要找到一流的藝人錄音,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而臺灣音樂最大的特徵就是『哀調』,一流的藝人則是在「藝旦間」(酒家),這些身處風月場所的藝旦,從小就在臺灣音樂的環境下長大,並有專業樂師的訓練,因此其技藝可說是相當優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