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5)日中韓FTA完成草簽,列為貨貿談判重點的4大產業降稅幅度低於預期,工業局坦言首當其衝的石化業「衝擊不大」,經濟部長鄧振中則表示「不用驚慌失措」。然而對比中韓FTA初達成協議時經濟部的劇烈反應,各界質疑經濟部有誇大之嫌。
自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朴槿惠在APEC宣布完成中韓FTA實質談判後,經濟部率先拋出各種數據強化中韓FTA的災難衝擊,好比GDP下降0.5%、影響2600億至6500億元的產值等等,部分社團則抨擊經濟部胡說八道、恐嚇人民。
除了財經專業的對峙,中韓FTA也成為政治角逐的籌碼。九合一選舉期間,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猛打「FTA牌」,屢次向對手下戰帖希望能公開辯論,國民黨也順著中韓FTA熱潮推出「誰讓韓國竊笑」廣告,招致國際媒體批評。
究竟,中韓FTA是什麼?對於台灣產業的衝擊為何?經濟部是否誇大衝擊數據?《風傳媒》用5張卡讓你簡易了解中韓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