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僵局未解,發展迄今各界對鞏固電磁權、無人機運用等面向多有討論,雖不全然適用台海戰場環境,仍可借鏡;另外,除敵我實力懸殊必須仰賴不對稱戰力發揮外,烏軍乃至平民、國際志願軍持續運用城鎮區建物伏擊俄軍戰甲車、直升機的作戰方式亦值得關注。未來兩岸一旦開戰,高度都市化的台灣,很有可能必須透過城鎮戰來「續命」,為國際介入增取更多時間。
「城鎮戰」並非新穎概念,美軍在中東作戰的經驗廣為流傳,國軍則以「住民地戰鬥」稱之。從陳舊、陽春的假電線桿、變電箱、家屋,官兵如何藉由常見的市區地景,出槍射擊或掩護自身位置,再到模擬整個街區的假城鎮,強化小部隊如何推進;甚至伴隨裝甲車「步戰協同」,將單兵戰技提升至班、排以上的戰術運用。
就國軍地面部隊任務執掌,陸軍、憲兵、海軍陸戰隊都有訓練需求和必要性。然而,近年卻鮮少看到部隊演訓以城鎮戰作為攻防想定。或許可從國土防衛的戰略思維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