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2月24日爆發以來,各地戰況顯然不如普京預期,俄軍傷亡人數直線飆漲,俄國民眾反戰情緒不斷升高,許多痛失愛子的俄羅斯母親更指控普京「把他們的孩子當砲灰」。對此,《外交政策》近日刊出文章指出,這些悲痛欲絕的俄羅斯母親,極可能成為普京挽回民心的「大內宣」工具,而她們失去摯愛的苦痛,恐將被包裝成一則則壯烈犧牲的愛國故事。
華府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前國際事務研究員比納(Lionel Beehner)近日在《外交政策》(Foriegn Policy)發表文章指出,隨著俄軍在烏克蘭的死傷人數逐日攀升,普京(Vladimir Putin)揮兵入侵的動機飽受俄國人民質疑。為了扭轉國內輿論,那些在戰場痛失摯愛的俄羅斯母親,似乎成了普京對內推廣愛國精神、團結民心的重要工具。
俄軍家屬心聲影響公眾輿論
比納表示,由於多達2700萬名蘇聯軍民於二戰中喪命,許多人認為俄羅斯對死亡的態度是不屑一顧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俄國公眾對於該國軍民戰死沙場的接受度其實並不高,從俄國人民對烏克蘭戰爭的反戰情緒觀之,便能略知一二。
根據北約(NATO)統計,迄今約有7000至1萬5000名俄軍戰死沙場,其中多是經驗不足卻被徵召入伍的士兵。該數目已經遠多於俄羅斯1994年及1999年2次車臣(Chechnya)戰爭中犧牲的1萬多人,且相當於俄羅斯20多年來在阿富汗失去的1萬5000名官兵。
在烏俄戰爭陷入僵局、俄軍士氣大跌之際,俄羅斯獨立民調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指出,多數俄國民眾仍對戰事表示支持。比納分析,影響上述民調結果的因素在於,俄羅斯過去於敘利亞、喬治亞、克里米亞(Crimea)發動一連串軍事行動時,鮮少造成俄軍傷亡,這導致俄國大眾對戰爭抱持錯誤的樂觀和自信。
比納認為,俄羅斯大眾當前的輿論是否會改變,很大程度取決於俄軍家屬的心聲是否被聽見,以及公眾輿論是否持續被俄國官方釋出的「大內宣」訊息所淹沒。
公開官兵傷亡人數曾被視為禁忌
比納指出,在冷戰時期,揭露俄軍傷亡人數被視為一種禁忌。但至1980年代晚期,時任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為掩飾當時俄軍於戰爭中缺乏進展的窘境,一改舊有作風,以「英雄主義」宣揚戰死於阿富汗山谷的士兵,期盼藉此激起人民的愛國情操。不過,結果顯然適得其反。
比納引述俄國歷史專家埃爾克娜(Julie Elkner)的說法表示,當時蘇聯政府四處招募喪子的俄羅斯母親,並將期派遣至俄國各地學校演講,講述其兒子在戰場上的英勇行徑及壯烈犧牲。但隨著蘇聯政府逐步公開俄軍的死傷情況,許多俄國母親倍感憤怒,並決定組織「士兵母親委員會」(Committee of Soldiers’ Mothers),向政府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