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決定派一致同意,古早古早就有某個重要因素,造成東西之間龐大且無法改變的差異,並決定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地在西方。是什麼因素,何時開始運作,卻眾說紛紜,誰也不讓誰。有人強調具體的力量,如氣候、地形、天然資源。有人則認為是無形的東西,如文化、政治、宗教。具體派心目中的「古早」真的很古早,有人追溯到一萬五千年前冰期結束時。有幾位認為還要更久遠。文化派則不認為有那麼久遠,只追溯到一千年前的中世紀,或兩千五百年前的蘇格拉底與孔子。但古早決定派都認定:英國在十九世紀四○年代打到長江口,美國在五○年代強迫日本結束鎖國,兩者都是幾千年前即已啟動運轉的事件連環中的一小環節。這一派可能認為,本書開頭就設想出亞伯特被送到北京的可能,拿來跟北京狗「戰利品」送英宮做對照,純是胡扯。打勝仗的一定是維多利亞女王,這是必然的結果,幾百世代前就決定了。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不多久,維多利亞女王的夫婿亞伯特親王病逝〈左,取自維基百科〉;一隻來自圓明園稀罕寵物─北京狗,安慰她的孤單,女王將之取名為Looty〈戰利品〉,1861 Fredrick Keyl的畫作,現藏溫莎皇宮。)
差不多從1750年到1950年,「西方憑什麼」所有解釋幾乎都是古早決定論的變奏。最流行的是文化優越論。羅馬帝國衰亡後,絕大多數歐洲人的頭號自我認同就是基督徒,在文化上以《新約》為根,但為了解釋「西方憑什麼」,十八世紀有些知識人就想像出另一條傳承。他們認為,兩千五百年前的希臘創造出一種獨特文化,標榜理性、創新、自由。是這點讓歐洲踏上一條不一樣的路。東方也有其才學,這點他們承認,但東方傳統太含混,太保守,太講尊卑,根本競爭不過西方思想。許多歐洲人斷定,他們去征服別處,係文化使然。
到1900年,看到西方的經濟與軍事真的比較優越,東方才智之士為了面對這種不堪,往往接受古早決定論,卻有稍加調整。裴利准將航入東京灣後,不到二十年,「文明開化」運動就把一大堆法國啟蒙運動與英國自由主義的經典翻譯成日文,他們大力提倡民主、工業、解放婦女,希望藉此迎頭趕上西方。還有人主張以英語為日本國語。在十九世紀七○年代,福澤諭吉等知識人就堅稱問題出在長期:日本文化有太多成份源自中國,中國卻在古早就走上錯誤的路。結果,日本只算「半開化」。福澤諭吉認為,問題雖是出在古早,卻非不能改。日本只要「脫亞」,就可以全開化。
相形之下,中國知識人只有自己的文化可以揚棄。十九世紀六○年代,自強派主張,中國傳統基本上是健全的,只需要造些鐵甲艦,花錢買洋槍大砲就行。後來證明這是錯的。1895年甲午戰爭,現代化的日軍奇襲中方要塞,奪走洋砲,並用這些洋砲擊沉中方戰艦。問題顯然不只船堅砲利。到了1900年,中國知識人改而遵循日本前例,也翻譯起有關演化、經濟的西書。中國人跟福澤諭吉一樣,也認為西方是勝在古早,但也不是不能改。中國只要揚棄舊文化,也能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