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歐洲最重要一場選戰10日登場,法國總統大選進行第一輪投票,結果一如選前各方預期:中間派現任總統馬克宏與極右派女將勒潘從12位候選人之中脫穎而出,將在本月24日第二輪投票一決勝負。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得票27.85%,勒潘(Marine Le Pen)得票23.15%,兩人將重演2017年大對決的戲碼,但這回戰況恐怕更加激烈。極左派候選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也選得有聲有色,但仍以21.95%得票率惜敗。
馬克宏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歐洲聯盟(EU)的堅定支持者;勒潘則對兩大組織多所質疑批判。法國是北約的核心成員,歐盟的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唯一的核武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馬克宏的勝敗攸關歐洲的集體防衛、經濟發展與整合進程,在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威脅歐洲安全之際尤其重要。
法國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當選門檻為絕對多數:如果第一輪投票沒有候選人得票超過50%(歷來都沒有),得票最高的2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決選。法國今年18歲以上已登記選民約4880萬人(總人口逾6700萬),投開票方式和台灣一樣「傳統」:紙本選票,人工手動計票,沒有提前投票或郵寄選票。
10日晚間態勢明朗之後,馬克宏與勒潘正式進入第二輪選戰。馬克宏提醒支持者「一切都尚未成定局」,勒潘一旦當選會讓法國「與民粹主義者、仇外主義者為伍」,強調他要帶領法國與歐洲繼續邁向進步、開放與獨立。勒潘則指控馬克宏造成分裂、不公、失序,聲稱唯有她才能夠凝聚法國人民,帶來社會公平與保障。
馬克宏奉行兼採左右派政策、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中間路線,2017年上任以來推動了一些改革,締造不錯的經濟成長,壓低失業率,應對新冠疫情也還算及格。因此馬克宏在選戰初期顯得信心滿滿,以靜制動,很晚才正式宣布參選,只辦一場大型造勢活動,甚至拒絕參加電視辯論會。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馬克宏積極從事穿梭外交,雖然國際舞台曝光度高,但實際成果相當有限,而且引來政敵「重外交輕內政」、「不知民間疾苦」、「冷漠高傲」的批評;他的競選口號「與你同在(Avec Vous)」也因此讓許多選民感到諷刺。此外,烏克蘭戰爭引發的能源價格高漲,已對馬克宏的選情造成不小的傷害。
相較之下,勒潘在2017年決選慘敗給馬克宏(33.1%:66.9%)之後痛定思痛,全力淡化自身「極右派女魔頭」的形象,雖然反移民、反伊斯蘭、質疑歐盟的基本立場不變,但今年選戰主打經濟議題,勤跑基層搏感情,又適逢法國經濟遭遇通貨膨脹惡化、能源與食品價格高漲、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因此頗能打動中低階層選民。此外,移民議題仍是法國社會的焦點與熱點,也對勒潘的選情有幫助。
勒潘過去被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同路人,還曾接受後者資助,但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強力切割,並沒有被拖下水。今年法國極右派出了一個比勒潘更狂熱、更極端的候選人澤穆爾(Éric Zemmour),分析家原本認為他可能會分掉勒潘不少票源,但目前看來影響有限,而且讓勒潘「對比之下沒那麼極端」,反倒有加分作用。
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之後,往往會出現「絕不能讓極右派上台」的催票運動,促使溫和右派、中間派、溫和左派與極左派「大團結」封殺極右派候選人,勒潘與其父親老勒潘(Jean-Marie Le Pen)都嘗過苦頭,今年是否會重蹈覆轍,全球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