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午後,國父紀念館大會堂。
當札西仁波切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在祈福誦經的咒語中,在法螺、法號、法鼓及鈴杵齊鳴中,將剛完成的沙壇城具象化空,華麗的聖域壇城剎那消散於無常的初始,看似決絕無情又隱含悲憫的氛圍,使眾多信徒不由地雙手合十、口誦咒語、淚潤盈眶。
沙壇城是什麼?
「壇城」之義來自梵文「曼陀羅」(梵語:मण्डल,maṇḍala;巴利語:maṇḍala;藏語:དཀྱིལ་འཁོར།,轉寫:dkyil 'khor),起源於5世紀的印度,是佛與菩薩所居聖域宮殿的總稱。據佛經記載,古印度佛教修行者在修法的場地中,會築起圓形或方形的土台,並設置佛像,代表諸佛聚集,以防止魔眾入侵。壇城既是宇宙世界的縮影,也是諸佛菩薩的聖域淨土。
「壇城」有多種形式展現:
最常見的是如卷軸般的布畫壇城「唐卡」,方便於攜帶修行用。
另外也常見於寺廟的壁畫壇城,以標誌該寺的禪修主法。
還有觀想修行用的立體壇城,多為木雕,也有藏藥泥及金屬製的。
最為人所讚嘆、代表藏密修行及藝術成就的,就是彩沙砌繪的「沙壇城」。
以彩沙堆砌繪製的沙壇城,象徵著藏傳佛教中精神與物質世界的核心內涵「緣起.性空」,也就是佛教所云「成.住.壞.空」的無常。沙壇城是藏密獨有的宗教藝術傳統,也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具體展現,是一種修行的法門。
如何繪製沙壇城
沙壇城的製作過程,有嚴謹的定制規範,且參與製作的喇嘛皆需具備完整訓練的資格。首先喇嘛在壇城的臺座上,就當次修法主題依佛經所載內容,不得隨意增減,嚴謹地描繪出依比例而成的幾何對稱白線圖。
就外形而言,沙壇城製作由內往外分為三層:
內層為主尊及眷屬(依從主尊衍出的佛、菩薩)所居的圓,每次修法或有不同主題而異。
中層是外框方形,亦即由4個城門構築的宮殿,為諸佛與菩薩居所。
外層是以火焰輪、金剛杵及蓮花瓣形成的大圓護淨土。
線圖完成後,接下來就是透過繁複的工序繪製填沙,其時間從幾天到幾週都有。喇嘛先將顏色繽紛、由不同色彩的礦石磨細製成的彩沙,放入不同錐形的尖嘴管子,再用細銅棒摩擦抖動使彩沙流出,灑繪於預先繪製的線圖定位上,有時也用小匙或用手指捻撒。最終,沙壇城在經過長時間地細緻雕琢、慢慢堆砌彩繪而成。
為了避免細沙揚起散落,整個過程中,喇嘛必須全神貫注,禁語、歛息、持咒靜心,這種定力本身就是一種修為。蒙藏文化中心編審索南倫珠表示:「沙壇城對修行者來說,可從畫中理解佛所呈現的智慧,並在內心禪修。」對實地觀賞的信眾而言,參與沙壇城創作過程是一種佛緣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