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興通訊被美國政府宣布「技術禁運」七年,使其無法取得關鍵晶片與技術,對其發展5G通訊是重大打擊。美國媒體甚至預測中興可能在數周內宣告破產。
美中貿易戰擂鼓才剛敲響,科技戰已經打先鋒,行家早已看出,美國這次對中國抵制行動,劍指「中國製造二○二五」。
二○二五建立高端工業自主產業鏈
二○一五年十月,中國公布一份《中國製造二○二五》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圈列十大重點領域,其中第一項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國政府並規定IC產品自製率(self-sufficiency),二○年要達到四○%,二五年達到七○%。中國目標是建立在高端工業的自主產業鏈,關鍵零組件不再依賴西方技術,亦即所謂「紅色供應鏈」。
但是西方專家一般都不看好中國這個宏偉目標,認為過度自我膨脹,因為中國的科技實力仍無法與西方匹敵。缺乏關鍵技術情況下,中國目前可以做到的就是:一、運用雄厚外資儲備在全球併購公司收購技術;二、挖角人才,從西方企業、韓國、台灣等國重金禮聘(中國惠台三十一條其中一個企圖也在此);三、知識產權的商業間諜戰,說得直白就是遊走於灰色地帶的「偷竊、侵權、模仿、山寨」行為。
中國能否在短時間內消化掉美國的抵制措施,從其他來源取得關鍵技術拼湊出5G解決方案,全球都在關注。
有趣的是,資通訊(ICT)產業是中國近二十年的新興產業,為何能在短期間與西方一較長短,並引起核心國家如此高度的戒心?
貿易戰是強權技術霸權爭奪戰
此次美國對中貿易戰,只是一個籠統概念,關鍵是中國與西方的科技競爭。過去四十年,中國先經營傳統產業,以低廉勞動力切入全球價值鏈,早期仰賴港台等四小虎技術與資本挹注,剝削農民工勞動力,快速賺取外匯盈餘,而奠定所謂「中國崛起」的財政基礎。
在此基礎上,北京今天才有能力在全球大肆採購企業與原料,並發動「一帶一路」(輸出剩餘資本、操作地緣經濟)和「中國製造二○二五」(大躍進式的產業升級企圖)。
因此,這回美中貿易戰,不能以過去貿易談判的等級來看待,它的本質是政治問題,而不只是科技交易或商業摩擦。西方國家心知肚明,中國產業升級戰略最終目標在繞開目前由核心國家主控的全球價值鏈體系。美國此次技術禁運,就直接掐住了中國建構產業鏈的咽喉。這可能演變成一場國際強權之間的技術爭霸權。從世界體系的觀點,中國急於建購自主供應鏈,想從「半邊陲」躍升到「核心」。但美國深知一旦中國加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核心俱樂部,其政治後果是什麼。
中國ICT產業為何能在短期間崛起?首先是「ICT新生態系統」在珠三角的崛起。
中資發展珠三角ICT產業鏈,不同於傳統製造業的路徑,雖然台商在其中扮演若干角色,但總體而言只是配角。這個系統以廣大國內市場為依托,獲得國家政策重點扶持,在研發與製造上採取「人海戰術」與挖角策略,先從若干關鍵產業環節突破,以「跨接啟動」在短時間提升產業地位與全球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