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新新聞》打撈黑鷹 台灣技術領先世界

2018-04-25 18:30

? 人氣

銓日儀與高科大產學合作並請文展權輔導,打造寶拉麗絲號及船上探測設備。(銓日儀提供)

銓日儀與高科大產學合作並請文展權輔導,打造寶拉麗絲號及船上探測設備。(銓日儀提供)

緩緩駛別台灣濃厚的過節氣氛,海洋探勘船「寶拉麗絲號」(Polaris)今年二月十四日小年夜,從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出海,全力投入打撈落海的空勤總隊黑鷹直升機NA-706。歷經五十七個晝夜的等待,懷著莊嚴的心情,黑鷹直升機及兩具大體終於從蘭嶼西南方三海浬處、近千米深海重見天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打撈最重要先精確「定位」

黑鷹於四月十二日被成功打撈後,委外打撈的飛安會讚許這次從千米打撈飛機殘骸為國內首例,即便放諸世界也屬罕見。此次讓台灣像個海洋國家的打撈者正是本土公司銓日儀,《新新聞》為此專訪銓日儀總經理奚慎明,詳談打撈過程的艱難與台灣在世界數一數二的打撈技術。

奚慎明表示,打撈作業最重要是先精確「定位」,否則大海撈針只是虛耗時間。過去銓日儀雖曾搜索F16戰機,有多次打撈飛機經驗,但探測最深僅四百多米,這次銓日儀先獲知機骸位於蘭嶼附近海下三、四十米處,但投入作業後,在海面搜尋直升機黑盒子(飛行記錄器,Flight Recorder)發信器訊號,修正為八五○米深度,但訊號仍不夠穩定。之後再改以「深拖系統」(deep tow system)及「水下無人載具」(ROV)作業,才發現機骸墜入海溝,有近千米深。

究竟不同深度會對打撈難易帶來什麼影響?奚慎明總結,深度愈深,愈能在打撈設備的精良及操作技術見真章。此次打撈機骸採用的深拖系統及ROV,就是銓日儀可與世界較勁的關鍵,全世界善於打撈飛機的廠商不超過兩、三家。

奚慎明指出,深拖系統即是將「拖魚」以三千米長的纜繩與寶拉麗絲號連接,拖魚則裝備有側掃聲納、多波束測深儀及聽音器等,並由人員在船上操作,盡可能接近海床探測機骸。

銓日儀打撈起的黑鷹直升機機身中段。(飛安會提供)
銓日儀打撈起的黑鷹直升機機身中段。(飛安會提供)

奚慎明說明,操作深拖系統困難之處在於海底並非平整,加上機骸墜入海底陡坡,拖魚就像在「群山」間穿梭,因此要隨時上下左右收放纜繩操作拖魚,否則就會「撞山掛底」,失去作用。

水下千米幾近伸手不見五指

不過,奚慎明指出,深拖系統只能大致確認海床何處有類似機骸的物體,若要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機體,並探知機體狀態及後續綁定機骸,就需ROV上陣;深拖系統速度較快,從事大範圍探測,ROV則較慢,探測更仔細。整個定位過程就是由深拖系統及ROV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定位機骸。

奚慎明解釋,ROV搭載有高畫質攝影機、燈具、水下定位系統、剖面儀及機械操作手臂等,也特別搭載3D立體掃描聲納,其聲波可呈矩陣式打出數萬點,再藉由聲納反饋資料,完整判斷目標物型態及所處地形。「照射到水下百米的陽光已很少,海流還會捲起巨量海砂,因此作業目視距離僅數十公分到數公尺。」奚慎明解釋,水下千米幾近伸手不見五指,聲納就會派上用場。

經聲納協助,ROV會拍下目標物照片傳回,作業人員確認為機體後,才算真正完成定位。過程還得克服因巨大大氣壓力,導致線路不良、短路故障等問題。

參與打撈作業的高雄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副教授文展權指出,前後搜尋範圍約二十五平方公里。他也曾告訴《中央社》,深拖系統首次出航就發現機骸大致位置,但深海太暗,一度ROV傳回影像難以跟場礁石分辨,直到第三航次探測才確認殘骸位置,與首次定位點僅差距兩百米。

然而,進入打撈機骸階段仍得費一翻工夫,寶拉麗絲號還特別回港換上大型打撈設備。

奚慎明說明,綁、固定機體需注意任何機骸破碎處就像刀子般非常鋒利,操作人員須透過ROV妥為判斷合適支撐點,再操作ROV想辦法接近,以機械手臂操作綁定繩索,「實際執行非常困難,要時時留意破碎處不要傷到ROV。」奚慎明說道,操作人員也要特別小心別傷到大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