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正視太陽能板回收與處理

2018-04-30 05:30

? 人氣

「以目前約五十家的處理能量,絕難應付日後處理需求,政府應未雨綢繆,及早擬定相關獎勵政策與鬆綁不合時宜法規,鼓勵有心投入太陽能板處理之民間業者,加緊建置腳步⋯⋯」(資料照,屏東縣政府提供)

「以目前約五十家的處理能量,絕難應付日後處理需求,政府應未雨綢繆,及早擬定相關獎勵政策與鬆綁不合時宜法規,鼓勵有心投入太陽能板處理之民間業者,加緊建置腳步⋯⋯」(資料照,屏東縣政府提供)

蔡政府上台後為了實現非核家園政策,積極在綠能產業方面施展拳腳,包括在五加二產業計畫架構下,以創能、儲能、節能、系統整合4大主軸,企圖打造綠色創新生態系,並宣示2025年達到綠能所占發電比例20%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將是綠能計畫的兩隻巨鉗,相對風力而言,太陽能的技術純熟許多,但因舊政府時代並未將其當作推廣核心,故回收與處理問題尚不成問題﹔如今蔡政府積極推廣下,未來太陽能板的需求暴增,以現在的回收機制與處理能量,恐無法應對日後海量太陽能板的去化,必須及早因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太陽能回收方面,目前國內領有廢光電零組件的處理機構近五十家,處理量能還算充裕,但配合綠能政策產出的太陽能板數量,遠非以前僅獎勵補貼家庭的數量可比,如以政策114年累積設置20GW(地面17GW+屋頂3GW)為目標計,就需要2.8萬公頃土地面積,換言之20年後,台灣將有上萬公頃太陽能板需要處理,如政策有失將成環境災難。

而回收機制可分採「公告應回收廢棄物」模式、由廠商「生產者自主回收」模式,前者比照廢電子電器,由製造商與進口商預繳回收清除處理費,以作為後續回收與清除處理的基金﹔後者則由廠商自主回收,較適用於產業組成單純、並且再利用價值高的產品。

日前新聞透露環保署似較屬意採前者「押金」機制,預計每瓩收1000多元,但目前回收市場價格機制不甚透明,未來量大時千餘元是否能對應市場回收行情也不得而知﹔且太陽能板除主要成分玻璃約佔六至九成外,另有矽、鋁、鋅、銀、銅、鉛等重金屬,如最後須進甲級廢棄物掩埋場進行最終處置,在市場掩埋行情動輒破萬,且設立掩埋場難度極高的情形下,有無辦法順利建立去化管道尚待存疑。

而處理方面,以目前約五十家的處理能量,絕難應付日後處理需求,政府應未雨綢繆,及早擬定相關獎勵政策與鬆綁不合時宜法規,鼓勵有心投入太陽能板處理之民間業者,加緊建置腳步,使國家綠能政策與太陽能產業能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作者為高雄市議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