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戰是雙刃劍
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短多未必能保證長期優勢。俄國與西方混合戰對抗的初步結果,確實遏制了普京達成「城下之盟」的圖謀。但華府為首的西方對包括「柴可夫斯基大賽」、俄國殘奧運動員甚至俄國寵物的全面抵制,恐怕已經超過針對莫斯科政治菁英制裁的比例原則。而糾合波蘭、斯洛伐克、波海國家等逼迫西歐能源消費大國禁購俄氣,不僅加深了台面下歐洲的分裂,結果俄國短期的天然氣出口竟不減反增,盧布也是先貶後升。更不用說抵制俄國造成的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飛漲,又使歐洲經濟與美國通膨雪上加霜。根據近期民調顯示,俄國總統普京目前國內支持度仍維持高檔,美國拜登總統一度升高的滿意度卻開始下滑,使今年期中選舉保持兩院多數的目標岌岌可危。
最後是國際社會的反應。即令從最表面的聯合國大會譴責俄國表決來看,仍未能爭得中、印等人口大國的支持。在制裁俄國方面,更只有西方集團力度不同的響應。就是美國後院的A、B、C三強(阿根廷、巴西、智利),也不贊成強力制裁俄國。人稱「南美川普」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反對制裁,大有期待川普「再度拯救美國」(Save America Again)之氣概。向來仇視西方金融霸權的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還出席北京冬奧並訪問俄國。東協國家目前除新加坡溫和表態聲援美國,其他國家不是觀望,就是如越南、馬來西亞,明白表示中立。至於海灣國家與北約的中東柱石土耳其就更不用說,他們對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和新伊朗政策早已心生懷疑,甚至向北京打聽以人民幣結算油費,無視損及「石油美元」體制的權威。
從這些現象來看,俄烏戰爭恐怕仍是自由國際秩序下墜中的插曲,誰能扭轉乾坤,遠在未定之天。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