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習近平輸給李顯龍,台灣能贏香港?

2022-04-27 07:00

? 人氣

台灣疫情再次升溫,連總統蔡英文都因家人確診而在家居隔一段時間。圖為總統蔡英文在官邸召開防疫策略會議。(取自行政院臉書)

台灣疫情再次升溫,連總統蔡英文都因家人確診而在家居隔一段時間。圖為總統蔡英文在官邸召開防疫策略會議。(取自行政院臉書)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近兩年半,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四個華人社會或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採取世界最嚴厲的防控措施,也締造了最佳防疫績效。如今,新加坡在「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下,從「防疫」穩健走上「脫疫」途程;香港近期經歷重創之後趨於平穩,但仍在清零或共存、與內地通關或向國際開放之間擺動;中國大陸原先抗疫成績稱冠世界,如今疫情遍地開花,所採取的「動態清零」讓人民備受煎熬;至於台灣,一直以來抗疫表現不錯,如今面對新一波疫情衝擊,顯得捉襟見肘,導致人心惶惶。

這四個社會的抗疫表現,最寬鬆也最細緻的新加坡,相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付出較少成本,取得較快的進展。香港和台灣防疫嚴厲程度相當,三個月之前的抗疫績效不相上下,如今香港墜落深淵後逐漸回到常態,台灣則急墜而下,伊於胡底,是否重演香港悲劇,有待考驗。

中國大陸對病毒嚴防死守,抗疫視同作戰,動不動封控,禁閉人民,且嚴守國境,力求滴水不漏,所以確診和死亡人數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4月23日公布的數據,前一日新增2988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包括2971宗本土病例,累計199,074宗確診個案,累計死亡病例4686宗,新增的12宗均來自上海。對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而言,這些數字足可寬心,但中共卻認為情勢嚴峻,災情慘重,不斷加大力度、擴增區域撲殺病毒。

疫情最嚴重的上海封城將近一整個月,引發強烈民怨,但疫情尚未出現拐點。上海以精準防控達成動態清零而自詡為防疫資優生,如今卻在苦求清零目標下搞得天怒人怨,付出極大的代價,無論形象、民生、經濟、民心和人才吸引力都蒙上深厚陰影,其中出現的諸多因為尋醫困難致死的案例讓人聞之鼻酸,深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深受非議。上海抗疫引爆的「次生災害」,估計已導致數百人死亡,他們沒有死於新冠干擾,卻因新冠封管而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年4月,上海方艙醫院一景。(美聯社)
上海封城清零付出巨大社會代價。圖為2022年4月,上海方艙醫院一景。(美聯社)

Omicron重症率與死亡率都低,還需要如此不惜代價與其作戰嗎?中共官方認為「動態清零」政策不容動搖,並將「與病毒共存」定性為錯誤思想。中國將抗疫績效視為制度優越性的競爭,因此堅決貫徹到底,制度優越性之爭放在首位,任何其他專業意見也被消音。這也與年底將召開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將尋求連任有一定關係。

實際上,病毒是無法消滅的,防疫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民眾生命健康,而不應賦予意識形態意涵。此外,到一定階段後,防疫就需向「脫疫」轉換,在科學防疫的指引下,繪製由清零到共存的路線圖,採取必要的配套措施進行過渡,把握社會常態化的節奏,循序漸進鬆綁防疫限制。

新加坡率先走上與病毒共存的脫疫道路,堪稱全球抗疫的成功範例。政府透過高比例的疫苗三針施打,編織了綿密的抗疫網,在「生命與生活之間」取得高度平衡。在疫情趨於平穩之後,新加坡三月底擴大鬆綁防疫措施,單日新增確診數仍呈下降趨勢,民眾幾乎完全回復正常生活。領導抗疫成功的財政部長黃循財,因之成為總理李顯龍的接班人。

新加坡去年就明確宣示要「與病毒共存」,儘管歷經Delta、Omicron疫情,導致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單日新增案例從數千例暴增至1萬多例,甚至最高一天新增2.6萬人確診,單共存的目標都沒變過。新加坡為此持續推動疫苗接種、擴大追加劑接種對象,並採行「疫苗接種者有別」等措施,只有完整接種者才能到餐廳內用或進入購物商場等場所的,藉以提高接種率。新加坡當局對於疫苗的宣傳非常細緻,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務求深入民心,以致於成為全球注射率最高的城市,也因此構築了防衛病毒的干城;其他諸如專責病房的備妥以及藥物的使用,都發揮良好作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