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明白顯示有事情要發生。遭到金融或貨幣危機襲擊的國家都會出現類似的結果:國內外投資人爭相出逃、資金撤離、倒出貨幣。這場金融危機肯定不會只是優雅地摔一跤,美元勢必會失去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
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一波資金大量湧進美國這個製造危機的震央。美國投資人將資金從海外撤回國內,同時尋求資金避風港的外國投資人也加入這個行列。二○○八年九月到十二月,美國證券市場的淨資金流入(流入減去流出)達○.五兆美元,幾乎都是民間投資人的貢獻,而且流入數量是前八月的三倍以上。這些資金大量流向美國國庫券。相形之下,包括德國和日本在內的已開發經濟體在那段時間卻呈現資金淨流出。
不管怎樣,美元都應該重貶才是,但是美元兌其他貨幣卻都大幅升值,甚至除了日圓,美元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也都升值。
美國國庫券因為需求飆升,價格大漲。因此即使美國政府祭出大規模財政支出計畫來挽救金融市場免於經濟崩潰,利率還是維持在低水準。這與典型反應恰好相反,一般來說,如果政府借更多的錢來消費,利率應該會提高。但實際上,三個月期國庫券殖利率在十二月甚至有幾天變成負值,這表示緊張的投資人願意向美國政府購買這些證券。
第二幕:歐債危機
二○○九年十一月全球金融市場慢慢回穩,對希臘債務狀況的憂慮卻漸漸增加。希臘官員承認財政數據造假,政府債務達國內生產毛額一一三%,是歐元區會員國十年前在歐元誕生時同意遵守的六○%上限將近兩倍。二○一○年一月,歐洲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表嚴厲的報告,提到希臘二○○九年的預算赤字甚至可能比政府估計占國內生產毛額一二.五%還高,也遠高於歐元區三%的上限。
當希臘經濟崩潰情勢明朗之際,大家開始關注歐元區其他經濟體的財政和銀行問題。其中愛爾蘭和葡萄牙格外脆弱,大家甚至擔憂西班牙和義大利。二○一○年五月二日,歐洲執行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同意對希臘紓困。十一月,愛爾蘭政府也接受紓困,加劇對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可能不履行債務、需要救助的憂慮。
歐元區的問題再次促使錢潮湧進美國。二○○九年十二月到二○一○年十一月,隨著整個歐元區的債務危機變本加厲,眼看就要引發一場災難,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三.六%降為二.五%,下跌超過一個百分點。二○一○年第三季,在歐元區債務危機就要失控之際,美國證券市場的淨資金流入達一千八百億美元,而前兩季只有一百五十億美元。其中,第三季海外民間投資人的淨資金流入約占三分之二,其餘則是各國央行和其他官方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