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影《小野田:叢林萬夜》講述了備受爭議的二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傳奇故事,電影中的民族主義和假新聞主題到了現在更具現實意義。
1944年12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個月,日本少尉小野田寬郎(Hiroo Onoda)駐紮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盧邦島(Lubang)。在小野田抵達後的幾周,美軍攻擊迫使日本軍人進入叢林——但與大多數戰友不同,小野田在島上隱藏了近30年。1959年,日本政府宣佈他已經陣亡,但實際上,他還活著——他堅信正在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就是在皇軍回來之前控制該島。他一直深信戰爭從未結束。
1974年,當小野田回到日本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是最後一個從戰爭中回國的日本軍人,不久之後,他的回憶錄出版,成為暢銷書。他的經歷被哈拉里(Arthur Harari)拍攝成的電影《小野田:叢林萬夜》(Onoda: 10000 Nights in the Jungle)。該片於2021年在坎城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首映,近日在英國上映,贏得了評論界的好評,也引發了爭議。德國電影導演荷索(Werner Herzog)將於2022年6月出版以此故事改編的小說,澳洲籍菲律賓電影人斯圖爾特(Mia Stewart)將於2022年晚些時候完成同題材紀錄片。
小野田的故事顯然是一個吸引人的題材,但是,隨著戰爭、民族主義和「假新聞」的主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實意義,他的故事仍然像近50年前他走出叢林時一樣引人入勝、備受爭議。
1942年,小野田被徵召入伍,在中野軍事學校(Nakano Military School)的二俁分校(Futamata)接受游擊戰鬥訓練。他的訓練與傳統的武士道「戰陣訓」(Senjinkun,日軍戰鬥手冊)並不符合,該手冊禁止日本戰鬥人員被俘虜,要求他們戰鬥到陣亡或自我犧牲殉國。但小野田在1944年底被派遣到盧邦時收到的命令是「絶不允許自殺」,這是他在1974年的回憶錄《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戰爭》(No Surrender: My Thirty-Year War)中寫下的。「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能自願放棄自己的生命。」
小野田的任務是摧毀盧邦機場和港口的一個碼頭,以及摧毀任何試圖降落的敵機和機組人員。這個任務失敗了,當敵軍控制了小島,他和他的戰友撤退到叢林中。戰爭很快就結束了,但是1945年8月15日,小野田和其他三名戰友看到日本投降的傳單,他們認為是敵人的欺騙戰術,仍然躲在叢林中,在蛇蟲鼠蟻間,以香蕉皮、椰子和偷來的大米為食。他們不願因為饑餓而投降,認為這是敵人的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