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大國政治的悲劇─向台灣說再見?

2022-05-03 07:00

? 人氣

米爾斯海默總是正確的嗎?也不一定。為了「國家是理性行為者」這個條件,他必須假設國家種東西是「內部均質」和「前後一致」的完整連續體而不考慮其內在結構,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國家的外在行為,往往是其內部矛盾的延伸和反映 – 我們可以說烏克蘭執意要加入北約是「理性的決定」嗎?又因為所有的北約國家都是理性的,所以俄烏打的也是理性的戰爭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些學者預言,俄烏戰爭會變成「對美國有利」的長期戰爭,而有些則認為很快將有一方會被迫開始談判。我認為作為一個素人政客的哲倫斯基而言,在邱吉爾式的表演之餘,他的最大困難在於不知道應該為他的國家把停損點設在那裡 – 就算是不考慮基礎設施和經濟的破壞,美國以「援助」為名租借來的武器彈藥並不是免費的。

截至目前為止,俄烏戰爭有一個尚未被充分考慮的,歷史上所不曾發生的特殊性,那就是天然氣仍然經由烏克蘭源源不絕地輸往誓言要「懲罰」俄羅斯的西歐客戶。換句話說,這場戰爭打破了過去戰爭必定是零和賽局的規則。俄羅斯在幾天前切斷了送往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天然氣,這應該算是這場戰爭「回歸正常」的第一步吧!我想。

波蘭的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Gaz-System在華沙附近的輸氣管。(美聯社)
波蘭的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Gaz-System在華沙附近的輸氣管。(美聯社)

由此推論,我認為下半場俄烏戰爭的發展重點應該在經濟。俄烏兩國外貿輸出的停擺己經造成了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的上漲,並且像是回力鏢般地推升了美國的通膨,也殺傷了拜登的支持度,使得他在下半年的期中選舉落入不利局面。俄羅斯會再擴大天然氣禁運的名單嗎?美國扣押俄羅斯(和之前阿富汗)的外匯資產來抵消援烏帳單,對於美國在國際間的金融信用會有什麼影響?美國一方面宣稱要遏止中國野心,一方面在去年讓美中貿易額和逆差雙雙攀上高峰,這裡面有沒有矛盾?

因此種種觀察,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在遂行其國際政治或是軍事目標之前,西方國家能夠承受全球化倒退到什麼程度?我們能夠想像,美國一方面以導彈轟炸中國,一方面又期待後者高高興興地為它的消費者生產iPhone嗎?

歷史告訴我們,戰爭的勝負並不取決於誰的武力比較強,而是誰能承受損失,撑得更久。我相信,中共領導人十分渴望探知美國所能承受的底線在那裡,比方說硬把上海封城再延長三個月(完美的風暴?),看看它會發生什麼事 – 美國能夠把外包了三四十年的產業再收回來自己做嗎?

同樣的道理,在「武統」之前,中共必定會喊停兩岸貿易,先讓台灣外貿輸出額的45%,還有輸入額的20%歸零。我猜,所有渴望戰爭的武器掮客和軍事專家們到時都將閉口無言吧?

戰爭對於全球化的世界會帶來什麼影響?簡單說的話,全球化的贏家會變成輸家,最後輸少的贏,獨裁者和民選總統比起來,獨裁者贏。對於蔡英文的兩位後台老板獨派和新潮流來說,前者自然是毫不在乎,但後者可不想看到荷包大失血,不是嗎?

是誰在把這一切變成零和遊戲的?

*作者為科技業、歷史愛好者,關心明天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