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柴靜式關注」捅破皇帝新裝

2015-03-06 14:10

? 人氣

《中新網》說:「柴靜以她獨特的方式向中國輿論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爆並且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

《中新網》說:「柴靜以她獨特的方式向中國輿論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爆並且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

一位母親,以獨立媒體人的身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播出的一個關於霧霾的視頻,引發了中國各類人群的表達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人「震撼」、有人「噁心」、有人「陰謀論」。

「柴靜式關注」

「震撼」者,看到了一位與霧霾抗爭的母親的大愛無疆。

「噁心」者,看到了一個拿自己孩子的「良性瘤」嘩眾取寵的無恥。

「陰謀論」者,看到了一個沒有記者證的人可以採訪、可以發表、可以得到官媒、官員支持讚賞的蹊蹺。

上任剛48小時的中國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周日(3月1日)表示,他認真地看了前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柴靜探討霧霾問題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並已經給她發短信感謝她喚起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中新網》說:「柴靜以她獨特的方式向中國輿論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爆並且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

「皇帝新裝」

但是,官媒、官員的讚賞熱度只保持了大約72小時。

對「柴靜式關注」,中國官媒已經得到了「不要進一步報導有關紀錄片的新聞」的招呼。

每一個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只要有正常的感知功能,都能感覺到污染的無處不在。呼吸進肺裏的、吃喝進肚裏的,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僻鄉村,污染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影響著每一個人。

為什麼一個在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自媒體視頻、一個說的是人人都熟視的霧霾問題,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國官員官媒從「熱捧」到「噤聲」的急轉彎,或許是最好的揭示。

每一個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只要有正常的感知功能,都能感覺到污染的無處不在。

環保結症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聯合國城市空氣污染控制顧問莊亞輝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環境保護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而在中國這個複雜的問題變得更複雜,環保問題往往最終成了一個非環保問題。

首先,莊亞輝教授說,環保問題在中國是一個資源問題。天然氣相對於燃煤,更清潔環保。但是,中國天然氣資源缺乏,煤炭資源豐富。中國政府不捨得像日本等國那樣花大錢進口天然氣替代燃煤以減輕環保壓力。

其次,環保問題在中國是一個體制問題。在其它國家,環保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在中國,一切都由黨委說了算,黨領導一切。

莊亞輝教授認為,中國的環境污染到了今天這個程度,根本原因之一,是犧牲環境換取經濟高速增長的政治決定。

其三,莊亞輝教授說,治理環境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如何治理腐敗的問題。

他說,中國的許多環保局靠罰款發獎金,企業花錢消災。他舉例說,一項可以降低汽車柴油發動機氮化物排放的技術已經通過了國家級鑒定,被環保部門確認可以降低柴油車對空氣的污染。但是,這一技術是否能有效地投入使用,莊亞輝教授並不看好。他說,排放不達標的車主花一筆錢就可以把不合格變成合格。

3月2日,中國環保部就《環保法》生效以來的進展情況舉行新聞通報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表示,新法生效2個月時間裏,實施按日計罰案共15件。

潘岳透露,《環保法》出台至今,「仍有八九個省沒有查處一起環境犯罪案件」。潘岳承認「現在的突出問題是執法弱,大量環保法律得不到遵循」。

以個人身份介入公共事務的「柴靜式關注」能否給中國的環保帶來新的契機?中國官媒的從「熱」到「冷」或許不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