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倘若蘋果掉落,那麼月球是不是也掉落?《神的方程式》選摘(1)

2022-05-06 05:10

? 人氣

人類對於宇宙形成、樣態、意義的探索已有千年淵源。示意圖。(NASA,Public Domain)

人類對於宇宙形成、樣態、意義的探索已有千年淵源。示意圖。(NASA,Public Domain)

凝望夜空壯麗景象,天際環繞著燦爛星辰,我們很容易被那種令人屏息、十足雄偉的氣勢給湮沒。我們的關注焦點轉向歷來最神祕的幾道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宇宙有宏觀設計嗎?

我們如何理解看似毫無意義的宇宙?

我們的存在有什麼節律和道理嗎,或者這完全是毫無意義的?

我想起了史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寫的詩:

有個人對宇宙說:「閣下,我存在!」

「不過,」宇宙回答道,「這件事可沒有讓我產生什麼責任感受。」

希臘人是最早認真嘗試釐清我們周遭世界混沌亂象的民族之一。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認為,萬物都可以歸結為四大基本成分(地、氣、火和水)的混合產物。不過,這4種元素是如何醞釀出世界的豐富複雜性?

就這個問題,希臘人提出了至少2個答案。第1個答案出現得比亞里士多德更早,由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他認為,萬物都可以歸結為纖小的、看不見的、不可毀壞的粒子,他稱之為原子(atom),希臘文的意思是「不可分割的」。然而批評者指出,原子的直接證據是不可能取得的,因為它們太小了,觀測不到。不過德謨克利特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間接證據。

舉例來說,想像一枚金戒指。多年下來,那枚戒指開始耗損。失去了一些東西。每天都有一些纖小物質碎片從戒指磨耗脫落。因此,儘管原子是看不見的,它們的存在仍是可以間接測定的。即便到了今天,我們的先進科學,大半仍是間接完成的。我們知道太陽的組成成分、DNA 的細部結構,還有宇宙的年齡,全都歸功於這樣的測定結果。我們知道這一切,即便我們從來沒有前往探訪恆星,或者鑽入DNA 分子或者目睹見識大爆炸。當我們討論談到試圖證明統一場論的諸般嘗試之時,直接和間接證據的這種區辨,就會變得至關重要。

第2條途徑由偉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開創。畢達哥拉斯發揮獨到眼光,把數學描述應用於音樂等塵世現象,相傳他注意到彈撥里拉琴琴弦發出的聲音,和鎚擊鐵桿共鳴聲響的雷同之處。他發現,2種聲音都發出以特定比率振動的音樂頻率。因此,美妙悅耳如音樂,其根源仍是出自共鳴的數學。他認為,這或許便表明,我們在身邊所見事物的多樣性,必然也遵守這相同的數學規則。

所以,起碼我們這個世界的2大理論出自古希臘:有關萬物都是以看不見的、堅不可摧的原子所組成的觀點,以及自然多樣性能以振動數學來描述。

不幸,隨著古典文明崩潰,這些哲學上的討論和爭辯全都流失了。有關於世上可能有某種範式可以用來解釋宇宙的理念被人遺忘,塵封了將近一千年。黑暗籠罩西方世界,科學研究大半都被迷信、魔法和巫術的信仰所取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