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陣子,總是會出現一位名人(行銷和傳播學界稱為「意見領袖」),在媒體上倡議某種形式的學歷無用論,而媒體人普遍都極度的樂於追捧這類言論,例如我所熟知的知名範例就包括:被譽為「旅館業教父」的嚴長壽先生指責技職教育教學與實務脫節,而經常被視為「台灣首富」的郭台銘先生,則公開宣稱學者治國一定誤國,間接的指出大學教育內容與實務脫節。
最近的一個範例則是在汽車加速賽中打敗對岸的杰尼龜,隨後並宣稱創下亞洲紀錄的「台灣賽車教父」廖老大(廖志賢)。他直接點名5個科系(昆蟲、農牧、經濟、海洋、企管),宣稱這些都是冷門科系,拿到學位後對未來少有助益。其結果是吸引一群鍵盤族爭相表達正反意見,並獲得多家媒體的引述報導。
助長以訛傳訛之風
先說結論,再談證據。必須指出,每個人確實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意見,但媒體人在引述報導之前,有義務先行查證其言論的真實性與侷限性,否則很可能助長了以訛傳訛的歪風。以上述3個範例而言,固然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但也都有很大的侷限性。
以我最熟悉的企管系所為例,真實性在於,業界確實不會直接聘用新出爐的企管系畢業生擔任主管職,而且業者確實不知道該把這些畢業生放到哪個基層職位上。侷限性則在於,這是從「能否立刻上手」的觀點,來評斷企管系所畢業生的價值,忽略了企管系所實際的教育目標和教學限制。
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我退伍後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船務代理商的職員,主要是負責貨櫃調度,當時我的主管已經在位10幾年,但始終因為無法完善處理而屢遭客戶與上司譴責。我上任之初當然也只能有樣學樣,按照既有的慣例處理,但很快的就確定問題關鍵,隨後編製出貨櫃進出口的細部統計資料,將真實狀況反映給委託運務的日本業者,要求共同協商解決之道⋯⋯不久後就獲得日本業者同意,以自有貨輪運送空櫃來台,而我的主管從此就發出「躺著幹」的感嘆。
不論是企管或航管系所,都不可能詳細教導學生如何解決空櫃不足的問題。企管系所通常只能在「存貨/採購管理」課程或議題中,提到一些各行各業通用的基本原則和常見實務操作,例如應該配合銷貨預測來決定「經濟訂購量」,應該設定安全庫存以免缺料等。航管系所教師則可能指出若干對策,例如說明貨櫃租賃業者的存在,港埠之間空櫃運送的可能性等(當時基隆與高雄之間,運送一個40呎空櫃需負擔8000塊台幣,從國外運送來台則需數萬到數十萬不等)。這兩者都不足以解決我當時所面對的缺櫃問題。
這不是說讀書無用或學歷無用,而是承認學校教育的侷限性。然而,即使是航運業者的職前訓練,而且是進入實習階段後,結局仍然是無解,否則我當時的上司就不會困擾了10幾年。實際上,我運用的是目前已經納入高中數學,也是企管系所必修的統計學,用精確的統計數字證明常用的貨櫃調度措施解決不了問題,從而得以讓日本業者同意改弦易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