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前,台灣只能看美國老大哥臉色!何美玥、陳武雄揭密當年談判辛酸史

2022-05-11 07:50

? 人氣

何美玥說,當時社會充滿恐懼,擔心門戶洞開,國內工業、農業就完了,「我們出去談,人家不接受,回來之後又不被國人諒解,夾在中間的處境很辛苦」,但他們堅信這對國家有利,對照如今市場開放、經濟成長的成果,印證當年的堅持是對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她以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毛額(GNI)為例,台灣在1992年首次超過1萬美元,此後花了19年的時間,2011年才達到2萬美元,外界擔心陷入我國「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歷經經濟體質的轉型,這次只用10年,2021年已經來到33,638美元。

(延伸閱讀:台灣人均GDP超過韓國、追上日本?美元強勢、資金出逃,連鎖效應浮現

何美玥是總統蔡英文相當倚重的財經幕僚。(資料照,林韶安攝)
何美玥是總統蔡英文相當倚重的財經幕僚,也是當年加入WTO「談判國家隊」成員之一。(資料照,林韶安攝)

沒有犧牲國內產業 反而拉起汽車零件業

雖然我們嘗到經濟成長的甜頭,卻也沒有因此犧牲國內產業。何美玥說,當年談判非常擔心傳統產業受創,像是紡織業,「每次去談判,都在唱哭調仔」,擔心進口會把國內廠商打垮,但從數據上看,20年來紡織業進口總額成長不到3億美元,出口還是維持相當能量,並無明顯衰退。

另一方面,耗費最大心力去談的是汽車產業,當時面對日本、韓國、歐洲廠牌來勢洶洶,擔心台灣業者難以招架市場開放的後果,因此採取逐年開放與配額措施。

如今,進口車輛雖然從5.6萬輛增加至20.1萬輛,但國產車並沒有因此減少生產,2001年是27.1萬輛,去年還有26.5萬輛。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汽車零件業建立起來了!」何美玥指出,當年政府開放市場的同時,也以配額做為交換條件,誰幫助台灣汽車零組件出口,就能換到配額,透過這個方式把零組件帶出去,出口總額從2001年的28.21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78.86億美元,「這是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結果」。

何美玥強調,加入WTO對台灣是利大於弊,從這經驗也能了解,只要開放的時候把配套做好,再給市場一些適應的時間,將能有效降低衝擊,這也可以當作我國未來參與FTA的參考做法。

(延伸閱讀:台灣迎接電動車兆元商機,政府要當「護國神山」的靠山

向江丙坤致敬 陳武雄:他是大家的楷模

從農委會主委「裸退」、卸甲歸田的陳武雄,這10年來專心學佛修禪,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法鼓山的禪堂,帶班推廣「減壓生活禪」,這次在主辦單位的邀請下共襄盛舉,暢談WTO入會過程農業談判的點點滴滴。

陳武雄首先特別向已故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致敬,他曾擔任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國發會前身)等財經部會要職,是推動台灣加入WTO的重要功臣。

陳武雄回憶,台灣當時因為牛肉的問題,夾在美國、澳洲之間,雙方主張和要求都不一樣。江丙坤知情後,主動邀請台灣牛肉進口商餐敘,也請陳武雄到場報告,詳細說明台灣的難處,希望對方利用商業關係幫忙居中協調,設法解決談判障礙,「江部長真的是大家的楷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