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性犯罪情節變多,因為女性自己愛看!」女性主義作家葛瑞爾:1/3女性經常幻想被強暴

2018-05-03 09:48

? 人氣

澳洲女性主義學者葛瑞爾。(Helen Morgan@Wikipedia / CC BY 2.0)

澳洲女性主義學者葛瑞爾。(Helen Morgan@Wikipedia / CC BY 2.0)

鼓勵性犯罪受害者勇敢發聲的「#MeToo」運動掀起浪潮以來,許多名人勇敢說出自己曾遭性侵、性騷擾的痛苦過去,各界紛紛聲援遭受非自願性行為的女性,儼然成為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然而在反性犯罪的浪潮下,影視節目中仍有性犯罪和性暴力情節,對此澳洲知名女性主義作家葛瑞爾發出驚人之語,她認為,電視劇中常上演性犯罪情節,完全是為了滿足女性觀眾的胃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年79歲的澳洲女性主義學者葛瑞爾(Germaine Greer)被視為20世紀後期第二波女權運動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1970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女太監》(The Female Eunuch),強力批判傳統社會為女性設定的「刻板印象」,成為女性主義議題的暢銷名著。

不過葛瑞爾近來引發不少爭議,她1月才批評「#MeToo」運動,認為女性受到欺負時,應該立即出聲反擊;而在4月,她又唱衰英國哈利王子(Prince Harry)和未婚妻梅根(Meghan Markle)的婚姻不會長久。

葛瑞爾本周更有驚人之語,她在《廣播時報》(Radio Times)上撰寫文章指出,電視戲劇上的性暴力情節(多數是針對女性)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女性觀眾喜歡觀看性暴力情節。

《衛報》(The Guardian)專欄作家威廉斯(Zoe Williams)撰文指出,犯罪小說有60%至80%是由女性消費者購買,女性也是犯罪實錄影集的主要收視群。葛瑞爾認為,這是因為害怕被侵犯的恐懼佔據女性的意識,虛構的強暴情節裝飾女性對這類恐懼的幻想。葛瑞爾則引用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指出,近1/3女性經常幻想被侵犯,並在文章寫道:「就我看來,幻想的頻率比這些數字還要高。」

女性犯罪小說家怎麼看?

以酷兒與女性主義為主的「女性主義A片」(feminist porn)時常會有這樣的討論,多數人以為,「符合道德」的A片會更溫柔,故事情節會更好,但情況並非如此,某部分的A片確實「符合道德」,但皮繩愉虐(BDSM)的情節發展得更多,對女性的暴力比「無劇情A片」(gonzo porn)還要嚴重。「gonzo」一詞源自於義大利語,意思為「傻子」,之後衍生為「沒有內容」之意,因此「無劇情A片」即指僅描寫身體凌虐、真槍實彈性行為的色情片。

針對葛瑞爾的爭議言論,威廉斯訪問多位著名犯罪小說作家,要她們說說對於女性幻想暴力的看法,其中蘇格蘭著名犯罪小說家、《血之地》(The Field of Blood)作者米娜(Denise Mina)認為,幻想強暴「與女人希望她們的順從能被原諒有關」,沒有人看犯罪影集,只為了想與受害者產生共鳴與認同,但女性有被強暴的幻想,並不表示女性「想要」真的被強暴。

另一位蘇格蘭犯罪小說暢銷作家麥克德米(Val McDermid)則認為,女性幻想強暴的因素很多,但女性受犯罪影集的吸引,是因為女性已習慣將自己視為潛在的受害者,而她們觀看犯罪影集,是想要了解犯罪如何真實發生。

來自英格蘭的犯罪作家瓊史密斯(Joan Smith)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觀眾看犯罪影集並不是為了看性暴力的內容,而是為了快感,但不會糾結在暴力情節之中,而會立即轉移目標去思考兇手是誰,「觀眾做的事情是去理解偵探、還有那些受苦的角色。」

然而,觀眾關注的重點不是流血暴力,不代表這種橋段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在凸顯英雄人物的聰明與保護弱勢方面,暴力情節不可或缺,瓊史密斯擔心,「在敘述犯罪的惡劣情境時,受害者被完全忽略,我們會變得無感。」

幻想與真實經歷是兩回事

女性主義分成「反色情」(Anti-pornography)與「擁性」(Sex-positive)兩大派別,葛瑞爾的想法是女性對於暴力性行為的興奮,屬於「擁性」派別,該派別認為性自主是女性重要的自由權利。

1970年代,反色情派別的美國女性主義法學家麥金儂(Catherine MacKinnon)認為,所有的性行為都發生在父權體制之下,因此敵對、蔑視與支配是性關係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會迴避性愛。擁性派別則反駁,反色情派別的論點是基於女性本身沒有性慾。

1990年代,法國作家德伯特(Virginie Despentes)17歲時曾遭性侵,而她改編自己撰寫的小說,拍攝拍攝講述性侵的電影《肏我》(Baise-Moi),德伯特以自身經歷,強調幻想被強暴與真的被強暴是兩回事,這不像是夢想中樂透,然後真的中獎一樣,幻想強暴是一種羞恥感與性慾的奇特交互作用,然而真的被強暴是被剝奪與恐懼。

女性為何對犯罪行為著迷?時代不同有不同解釋

威廉斯強調,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購買犯罪小說、觀看犯罪影集,但為何女人對於黑暗主題的事物這麼感興趣?她引用米娜舉的例子,1950年代,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審判開庭時,公眾席上60個席位有50個坐滿了女性,「當時的報紙解釋『這是因為女人受強大的男性吸引』。」威廉斯在文末寫道,可怕的犯罪行為吸引著女性,這是持續的現象,但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會隨著社會對女性看法的不同而改變,或是更精確地說:「我們(女性)怎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