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性犯罪受害者勇敢發聲的「#MeToo」運動掀起浪潮以來,許多名人勇敢說出自己曾遭性侵、性騷擾的痛苦過去,各界紛紛聲援遭受非自願性行為的女性,儼然成為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然而在反性犯罪的浪潮下,影視節目中仍有性犯罪和性暴力情節,對此澳洲知名女性主義作家葛瑞爾發出驚人之語,她認為,電視劇中常上演性犯罪情節,完全是為了滿足女性觀眾的胃口。
現年79歲的澳洲女性主義學者葛瑞爾(Germaine Greer)被視為20世紀後期第二波女權運動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1970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女太監》(The Female Eunuch),強力批判傳統社會為女性設定的「刻板印象」,成為女性主義議題的暢銷名著。
不過葛瑞爾近來引發不少爭議,她1月才批評「#MeToo」運動,認為女性受到欺負時,應該立即出聲反擊;而在4月,她又唱衰英國哈利王子(Prince Harry)和未婚妻梅根(Meghan Markle)的婚姻不會長久。
Germaine Greer predicts doom for Meghan and Harry’s marriage as she slams the royal family https://t.co/WR558cULps
— Daily Mail U.K. (@DailyMailUK) 2018年4月16日
葛瑞爾本周更有驚人之語,她在《廣播時報》(Radio Times)上撰寫文章指出,電視戲劇上的性暴力情節(多數是針對女性)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女性觀眾喜歡觀看性暴力情節。
《衛報》(The Guardian)專欄作家威廉斯(Zoe Williams)撰文指出,犯罪小說有60%至80%是由女性消費者購買,女性也是犯罪實錄影集的主要收視群。葛瑞爾認為,這是因為害怕被侵犯的恐懼佔據女性的意識,虛構的強暴情節裝飾女性對這類恐懼的幻想。葛瑞爾則引用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指出,近1/3女性經常幻想被侵犯,並在文章寫道:「就我看來,幻想的頻率比這些數字還要高。」
Germaine Greer "cites figures from Notre Dam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bout the sexual fantasie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She claimed 52% of respondents admitted to fantasies of being “forced” by men, and 32% of being raped." >>https://t.co/WWdaZU7eZP
— Larry Login (@LarryLogin) 2018年5月2日
女性犯罪小說家怎麼看?
以酷兒與女性主義為主的「女性主義A片」(feminist porn)時常會有這樣的討論,多數人以為,「符合道德」的A片會更溫柔,故事情節會更好,但情況並非如此,某部分的A片確實「符合道德」,但皮繩愉虐(BDSM)的情節發展得更多,對女性的暴力比「無劇情A片」(gonzo porn)還要嚴重。「gonzo」一詞源自於義大利語,意思為「傻子」,之後衍生為「沒有內容」之意,因此「無劇情A片」即指僅描寫身體凌虐、真槍實彈性行為的色情片。
針對葛瑞爾的爭議言論,威廉斯訪問多位著名犯罪小說作家,要她們說說對於女性幻想暴力的看法,其中蘇格蘭著名犯罪小說家、《血之地》(The Field of Blood)作者米娜(Denise Mina)認為,幻想強暴「與女人希望她們的順從能被原諒有關」,沒有人看犯罪影集,只為了想與受害者產生共鳴與認同,但女性有被強暴的幻想,並不表示女性「想要」真的被強暴。
Wow. Germaine Greer what has become of you!? First describing trans women as “men in drag” and now blaming women for the... https://t.co/Ff9vDp3FaH
— Jess Helicopter (@JessHelicopter) 2018年5月2日
另一位蘇格蘭犯罪小說暢銷作家麥克德米(Val McDermid)則認為,女性幻想強暴的因素很多,但女性受犯罪影集的吸引,是因為女性已習慣將自己視為潛在的受害者,而她們觀看犯罪影集,是想要了解犯罪如何真實發生。
來自英格蘭的犯罪作家瓊史密斯(Joan Smith)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觀眾看犯罪影集並不是為了看性暴力的內容,而是為了快感,但不會糾結在暴力情節之中,而會立即轉移目標去思考兇手是誰,「觀眾做的事情是去理解偵探、還有那些受苦的角色。」
然而,觀眾關注的重點不是流血暴力,不代表這種橋段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在凸顯英雄人物的聰明與保護弱勢方面,暴力情節不可或缺,瓊史密斯擔心,「在敘述犯罪的惡劣情境時,受害者被完全忽略,我們會變得無感。」
Female viewers’ fascination with the victimisation of women is to blame for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violence and rape on television, Germaine Greer has claimed https://t.co/V7suOE9AdR
— The Times of London (@thetimes) 2018年5月1日
幻想與真實經歷是兩回事
女性主義分成「反色情」(Anti-pornography)與「擁性」(Sex-positive)兩大派別,葛瑞爾的想法是女性對於暴力性行為的興奮,屬於「擁性」派別,該派別認為性自主是女性重要的自由權利。
1970年代,反色情派別的美國女性主義法學家麥金儂(Catherine MacKinnon)認為,所有的性行為都發生在父權體制之下,因此敵對、蔑視與支配是性關係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會迴避性愛。擁性派別則反駁,反色情派別的論點是基於女性本身沒有性慾。
“'Women tend to be economically valued according to m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potential to be sexually harassed,' Catherine A. MacKinnon argues. 'They are, in effect, required to ‘ask for it.’” https://t.co/S69slpsoCa
— Know Your IX (@knowyourIX) 2018年3月22日
1990年代,法國作家德伯特(Virginie Despentes)17歲時曾遭性侵,而她改編自己撰寫的小說,拍攝拍攝講述性侵的電影《肏我》(Baise-Moi),德伯特以自身經歷,強調幻想被強暴與真的被強暴是兩回事,這不像是夢想中樂透,然後真的中獎一樣,幻想強暴是一種羞恥感與性慾的奇特交互作用,然而真的被強暴是被剝奪與恐懼。
女性為何對犯罪行為著迷?時代不同有不同解釋
威廉斯強調,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購買犯罪小說、觀看犯罪影集,但為何女人對於黑暗主題的事物這麼感興趣?她引用米娜舉的例子,1950年代,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審判開庭時,公眾席上60個席位有50個坐滿了女性,「當時的報紙解釋『這是因為女人受強大的男性吸引』。」威廉斯在文末寫道,可怕的犯罪行為吸引著女性,這是持續的現象,但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會隨著社會對女性看法的不同而改變,或是更精確地說:「我們(女性)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