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差不多將於7月中往下走。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於節目《POP搶先爆》中表示,夏季是合理的估計,但若要達到共存,就要想一想機制、讓抗病毒口服藥回歸自由市場,有錢的人有他的方法、比較窮就用窮方法,台灣人很了解的。
綜觀各國疫情,張鴻仁表示,日本的考量就比較不一樣、新加坡有備而來,紐西蘭則跟台灣比較像,是被迫的。從各國死亡曲線來看就蠻清楚,新加坡從Delta病毒就決定與病毒共存,因此曲線高峰一波是Delta病毒、一波是Omicron病毒;紐西蘭在守的時候是Delta病毒的末期,守不住的時候Omicron病毒就來了,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張鴻仁認為,在醫療量能比較緊繃的時候,政府當然也無心開放國門、否則會挨罵,因此夏天是合理的估計,這一波讓大家比較安穩度過,7月後再開放國門是可以預期的,不開放沒道理,既然已決定與病毒共存,守邊境幹嘛?也沒有意義。
張鴻仁:每年都有流感,但民眾日子也不會不能過啊?
若國門開放、會不會有另一波傳染跟確診?張鴻仁表示,這個要政府決定怎麼與病毒共存,因此有沒有一波已經無關了。這不是防疫問題、是政策問題,每年都有一波流感,但民眾日子「也不會不能過啊?」
主持人朱學恒問到,若打算與病毒共存,為何藥買的那麼少?目前有76萬份,原來更少,僅10萬份輝瑞口服藥Paxlovid、1萬份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張鴻仁說明,因為台灣對於貴的東西都不喜歡用很多,「我們是省錢一哥」;但此刻應該想一想共存機制該如何,台灣現在還是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就是怎麼做都錯,因為它只能替大多數人著想。
張鴻仁以自己為例,目前64歲、沒有慢性病,但想吃藥,想買卻買不到,此刻完全沒有自由市場,台灣不如美國那麼有錢,讓不想吃藥的人家裡都能備著,那就讓市場機制發揮效用。比較有錢的人有他的方法,不想花錢就忍忍,「台灣人很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