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過去是為了發現未來—兼論台藝大藝術博物館之新舊融合意念
最近由於疫情嚴峻、烏俄戰爭引起國際原物料上漲,導致台灣缺工、缺料、缺人,90%多的公共工程幾乎都發包不出去,本所與認真的學校及營建署單位正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忽然網路傳著幾則有關原有舊的「有章博物館」保留的問題,甚至發出對人不對事的情緒性的批評,這點我實在不淸楚也不便表示意見。
但我以為一個領導人很有主見及魄力,好事者可以無限上綱認為霸道與獨裁;反之,一個謙虛溫和的人,好事者也可以無限上綱為軟弱無能,網路上少數人不問是非的態度,人云亦云,積非成是的情況是令人非常失望與無奈。理智及客觀之人理應避免道聽塗說,但甚至有人不明就裏,質疑整個案子申請與程序不合法,先射箭再畫靶,但傷害已造成。針對以上網路的言論,身為參與其中的建築師責無旁貸,先以下回應。
本案所有程序當然經過層層的審查才通過的,當然都是合法的(有記錄可查)中華民國所有的設計案,沒有一件是不合法而能上網公告的(這之間經過多少單位的審查?),任何愚蠢的建築師都不可能浪費生命做這樣的事!
台藝大的校地本來有限,北側校區基地不完整,有些還未被徵收,不適合作為一個21世紀承先啟後的藝術博物館。目前基地是最完整的,也是校園核心,最適宜師生交流的場所。原來「舊的有章博物館」剛好像釘子戶般的配置在基地正中央,把完整的廣場一分為二,殊為可惜。本所設計的新案努力把地層儘量浮起挑空、量體打通,讓空間原有一分為二的障礙再次聯結,還原原有廣場開闊完整的力度,適合活潑有創意的台藝大師生,有更多半戶外的交流活動、更多的藝術展出及表演在我們創造出來的半戶外空間,不受風雨、艶陽的照射的影響而繼續著。
本所一向抱持著「新舊融合」、「擁抱過去才能發現未來」的態度從事所有的設計工作。2021年剛完成的「礁溪長老教會」也是面對舊建築再利用的問題,雖然舊建築不得不拆除,但我們把舊磚、舊木框、舊匾額、舊鐵格柵欄回收,將舊的記憶轉換成與新建築融合,完成之後得到業主、會友及專業朋友的讚許,此案還得到2020年「美國國際宗教建築奬IFRRA」的肯定。
新的未來21世紀的博物館,由於地下室需要完整的典藏空間,不得不把舊建築轉化。本所亦把舊館的磚、木框回收融合到新館,尤其1樓新的校史館的位置,幾乎放在原舊館的位置,用特殊的結構與構造暗示新、舊傳承的精神與特質。相信本館如能順利完成,將會與「礁溪長老教會」有更不一樣的空間層次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