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壇也有所變化,原本被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邊緣化的社會主義者柯賓(Jeremy Corbyn),一躍成為工黨黨魁,儘管工黨內部的老左派仍然被不信任感與敵視環繞,柯賓儼然成為工黨核心。
貧富差距、剝削感 帶動馬克思主義興起
而馬克思主義抨擊的資本主義,在現代社會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例如歐洲、美國、日本等運行資本主義的國家,薪水數十年停滯,工作更加不穩定,民眾可以負擔的房屋,供給量仍然很少。金字塔頂端的富人,荷包則愈來愈鼓。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2017年的報告顯示,全球高達82%的財富被最有錢的1%人口拿走,全球薪資水準在後50%的37億人,財富並未增加。
李克特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仍可以套用在現代社會,只要你感覺到被剝削,認為你永遠比老闆付給你的薪水創造更多價值,就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馬克思曾在《資本論》寫道:「資本是無生命的勞動,有如吸血鬼一般,藉著有生命的勞動力吸取養分,以此獲得生命。一旦資本從勞動力之中吸取更多養分,就能活得更久,若勞工運用其可支配的時間做自己的事,等於是劫掠了資本家。」此外,馬克思的商品崇拜理論以及異化理論,都能用來解釋現代社會的現象。
金融海嘯、貧富差距、自動化問題仍無法解決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思想史教授克雷斯(Gregory Claeys)曾出版《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Marx and Marxism),對馬克思頗有研究,自稱社會主義者,但不信奉馬克思主義。克雷斯指出,馬克思主義目前主要用來分析有產階級(property-owning classes)財富集中的現象。目前富豪統治的現象,不管是透過媒體、網路做為宣傳管道,或是運用企業的財富去規避民主政治程序,在各地都相當明顯。
克雷斯指出,3項因素讓人們開始尋求替代新自由主義的左派方案,而馬克思主義顯然與此相關。第1項因素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影響至今仍然持續,整體造就資本主義長期不穩定;第2項因素則是10年來,貧富差距迅速加大;第3項因素則是21世紀的自動化開展時,可能面臨勞工大量失業的問題。
若仔細分析第三項因素,將會發現未來世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自動化造成機器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但金錢與時間仍被少數人掌握,形成超資本主義式(hyper-capitalist)的反烏托邦(dystopia)。另一種可能是,自動化節省下來的金錢,分配給工作被機器取代的人們,使人們獲得自由,形成「全自動化的奢華共產主義」(fully automated luxury communism)。
蘇聯、中共失敗案例 提醒世人社會主義侷限
蘇聯、中共以馬克思主義做為建立政權的基礎,卻造成數百萬人喪生,又該如何解釋?支持馬克思主義的三洲社會研究所(Tricontinental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主任普拉夏德(Vijay Prashad)指出,資本主義無法解決自身引起的問題,因此「20世紀的世界,出現許多朝向後資本主義(post-capitalist)的未來實驗,因為許多實驗都發生在農業社會,新成立的國家必須相當努力,才能收集推行社會主義的資源。這些實驗給我們教訓,不僅讓我們一窺另一個世界,也告訴我們,不能創造強烈的民主動機讓民眾行動,以及沒有足夠的資源,都是建立社會主義的侷限。」
李克特則認為,馬克思主義並非宗教信仰,並非所有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都該被恪遵奉行,但馬克思的觀點,確實可以讓我們對於另一種世界有所想像。馬克思早期的著作相當支持人性。直到今日,我們仍然要為了生存而工作,至少我們有馬克思懂得這一切。